送叶损轩改官江南

故人秋鼓吴淞舵,懒草词头直青琐。
隔年相见话沧江,复此禅房拨松火。
君家去我才一苇,月下趁潮惯单舸。
青山留客作屏枕,小园养亲足蔬蓏。
别来梦绕写经斋,花竹图书忆犹颇。
怪君便尔舍林壑,手版倒持向尘堁。
诗编礼说压牛腰,腊雪山行冻无那。
人生粗取衣食足,何苦春蚕自缠裹?
嫠纬空纡漆室忧,劳薪且有园夫荷。
与君吃酒谢江神,片席鸥乡各虚左。
看梅石鼓期他年,苦笋硬差莫烦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叶损轩改官江南》是陈宝琛创作的一首诗歌。该诗歌创作于清末近现代初,反映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感情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陈宝琛(1848—1935),字伯潜,号韬庵、陶庵、听水老人等,是中国晚清时期的大臣和学者。

《送叶损轩改官江南》这首诗表达了陈宝琛对故人深厚的友情。诗中通过描绘故人的去向和自身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离别后的思念之情。同时,诗人还表达了对故人未来的祝福与期望,希望能在江南的山水之间找到心灵的宁静和慰藉。

诗中还透露出一种文人墨客对于官场生活的淡然处之的态度。例如,“隔年相见话沧江,复此禅房拨松火”,这句诗描述了与友人相隔两地,只能在书信中交流的情景,以及通过禅房中的炉火来传递友谊的温暖。这种情感的表达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也让读者感受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

从艺术风格上来看,《送叶损轩改官江南》体现了晚清诗歌的特点。晚清时期,中国诗歌经历了由古典到现代的转变。陈宝琛的这首诗虽然保留了古典诗词的一些元素,但同时也融入了现代诗歌的语言特色和表现手法,使得作品既有古典韵味,又不乏时代感。

《送叶损轩改官江南》不仅是陈宝琛个人情感的流露,也是中国近代诗歌发展的一个缩影。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学之间的交融与发展,以及个人情感与时代变迁的交织过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