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雨初零,瞥双双紫乙,下上烟梢。分明海山蛰起,来就春韶。华堂睇遍,尽衔泥、甚处安巢。曾记否,吴宫火及,莫嫌卑陋衡茅。
生性最知时节,况炎寒见惯,北雁东劳。堤防饿鸱眼疾,敢爱飞高。禖坛气淑,幸瑶筐、遗卵天教。从贺厦、乌衣门巷,夕阳影里南朝。
汉宫春 · 新燕
介绍
《汉宫春·咏新燕》是章钰创作的一首词,表达了作者对春天和燕子的热爱与赞美。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介绍:
诗人简介:章钰是吴县人,字式之,一字坚孟,号汝玉,别号蛰存、长孺、曙戒学人、晦翁、老式、北池逸老、蛰存斋、四当斋、霜根老人、全贫居士等。他是一位有着丰富学识和文学造诣的文人,其作品多反映出他的忧国忧民情怀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原文:《汉宫春·咏新燕》依旧春风,料当初王谢,依旧人家。捎将隔年,绛楼辛苦天涯。巢痕试觅,好楼台、别样繁华。谁唤醒、乌衣梦境,是邪难道非邪。贴地休夸轻俊,尽珠帘卷起,人面今差。香泥欲衔又住,怕惹惊沙。双双倩影,傍昭阳、不及宫鸦。相慰藉、从头领略,者番细雨桃花。
诗歌鉴赏:此诗通过描写春天的新燕及其美丽的巢穴,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在诗中,诗人用“依旧”和“贴地”这样的词汇,传达了一种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和珍惜之情。同时,“双双倩影”和“者番细雨桃花”等描绘,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使人仿佛置身于诗意盎然的自然之中。
文化背景:古代中国诗词中,常常以燕子作为寄托哀愁或者抒发情感的象征。燕子以其勤劳和坚韧的形象,成为诗人笔下常见的主题之一。而《汉宫春·咏新燕》中的燕子,则被赋予了更加丰富的文化内涵,不仅代表着春天的到来,还象征着生命力和希望。
艺术手法:在这首词中,诗人采用了多种艺术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例如,通过对燕子巢穴的细腻描写,诗人不仅展示了燕子的生活状态,还借此表达了对于生活细节的关注和感悟。此外,诗人运用了一些比喻和象征,如“乌衣梦境”可能隐喻着旧时贵族的奢华生活,而“贴地休夸轻俊”则传达了谦逊的品质。
历史意义: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汉宫春·咏新燕》不仅仅是一首诗歌,它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审美观念和价值取向。通过对燕子及其巢穴的描述,诗人传递了一种对自然界和谐之美的赞美,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些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汉宫春·咏新燕》不仅是一首充满诗意的词作,也是了解古代文化和艺术的重要窗口。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人的情感世界和文化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