蓦山溪 · 寒食

东风不竞,熟食寒犹剧。嫩绿柳初稊,装点作、千门春色。汉宫传烛,回首艳阳天,半仙戏,万花舆,能料成今日。
纸钱麦饭,出郭人如织。饧粥望诸陵,新来事、伤心何极。过家草草,虚忆旧焚黄,黄州感,柳州悲,七载仍为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蓦山溪·寒食》是一首由陈宝琛所作的词,描写的是清明节时的自然景色和作者的感慨。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词:

  1. 作者信息
  • 陈宝琛:字伯潜,号陶庵、听水老人,福建闽县(今福州市)螺州镇人,咸丰十年中秀才,同治四年中举,同治七年进士,曾任翰林院庶吉士等职。
  1. 诗词原文
    东风不竞,熟食寒犹剧。嫩绿柳初稊,装点作、千门春色。汉宫传烛,回首艳阳天,半仙戏,万花舆,能料成今日。纸钱麦饭,出郭人如织。饧粥望诸陵,新来事、伤心何极。过家草草,虚忆旧焚黄,黄州感,柳州悲,七载仍为客。

  2. 诗词鉴赏

  • 景致描摹:词中描绘了清明时节的景象,从东风未竞,食物尚寒到嫩绿柳树开始发芽,用生动的语言勾勒出一幅春天的图景。这种细腻的笔触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自然之中。
  • 人文情怀:通过对节日习俗的描述,反映出人们对祖先的怀念和对历史的追忆,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时光流转的感叹以及内心的凄凉。
  1. 历史脉络
  • 文学地位:《蓦山溪·寒食》作为陈宝琛的代表词作之一,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情感内涵使其成为研究清代文人诗词的重要文献。
  • 文化影响:此词不仅展示了作者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生活。它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情的表达方式,传递出了一种深沉而又哀婉的情感,让后人得以窥见那个时代人们的内心世界。
  • 后世评价:在历代学者和读者中,这首诗受到了广泛的赞誉。它不仅因其优美的语言和深邃的内涵而受到喜爱,更因其所蕴含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而被推崇。

《蓦山溪·寒食》不仅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的词作,更是一首蕴含着深厚历史文化意义的作品。通过对清明季节自然景象的描绘,以及对历史与现实交织下的人文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作者深邃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