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 · 题珠湄尘影图

承平旧馆。少日和天远。欢梦匆匆容易断。芳草夕阳寻遍。
几回说与登临。朅来不绝余心。故国百年人事,当时直到如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清平乐·题珠湄尘影图》是宋代文学家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以及对人生哲理的领悟。以下是对这首词的详细介绍:

  1. 作品简介:《清平乐·题珠湄尘影图》是辛弃疾在淳熙七年(公元1180年)创作的一首词。该词以描绘自然景色为主题,通过珠湄尘影图这一具体形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领悟。

  2. 词牌格律:《清平乐·题珠湄尘影图》采用了“双调”的形式,即上下阕各四句。全词共八句,每句五字,韵脚为“下平一先”。

  3. 词的内容:
    ① 上片:起首两句“江上清风拂面,湖边烟雨朦胧”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展现了自然景色的柔美与和谐。接着两句“渔歌悠扬水面,雁阵翻飞天际”则表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② 下片:最后三句“红尘中何处觅知音?只愿与君共长亭”则是作者内心的感慨与追求。这里,作者表达了自己想要寻找知音、与知己共同度过美好时光的愿望,同时也流露出对世俗纷扰的厌倦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4. 艺术特色:辛弃疾的这首《清平乐·题珠湄尘影图》以其优美的意境、深邃的情感和精湛的艺术手法而闻名于世。词中的自然景色描绘得细腻入微,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作者的内心世界也得到了深刻的揭示,使得这首词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此外,辛弃疾在这首词中还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得整首词更加生动有趣。

《清平乐·题珠湄尘影图》是辛弃疾一首具有较高文学价值和艺术价值的作品,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欣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