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犯 · 苔痕

古墙阴,添花绚彩,茸茸闹春绣。雨声归后。疑瞰户梅鬟,钿翠光溜。去来燕子还知否。巢泥寻故有。
又几日、绿尘蛛闹,双鸳从去久。潇湘岸边扫愁多,琅干上、点泪斑斑文秀。凭认取,冰霜凝,黛痕依旧。人间事、自今自古,幽恨对、闲庭关半亩。便谢了、席门车辙,斜阳明巷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花犯 · 苔痕》是清代诗人陈洵的一首词。在这首古诗词中,陈洵以苔痕为题,描绘了一幅雨后春光的景象。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词作原文
    古墙阴,添花绚彩,茸茸闹春绣。雨声归后。疑瞰户梅鬟,钿翠光溜。去来燕子还知否?巢泥寻故有。又几日、绿尘蛛闹,双鸳从去久。潇湘岸边扫愁多,琅干…
  2. 词牌解析
  • “花犯”,词牌名,又名“绣鸾凤花犯”,为双调一百二字,前段或十句六仄韵,后段九句四仄韵。
  • 此词的上片描写了春日里古墙旁的繁花如锦,以及雨后的清新与生机;下片则通过燕子和蜘蛛等小动物的动态,进一步渲染了春天的氛围。
  1. 艺术特点
  • 情景交融:词中既有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画,又有对人事活动的微妙勾勒,二者相互映照,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 语言优美:词作用词考究,意境深远,既展示了作者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也体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
  1. 文化意义
  • 情感寄托: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词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珍惜之情。
  • 审美情趣:这首词不仅展现了清代文人的审美情趣,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文化氛围和精神追求。
  1. 历史背景
  • 创作时期:陈洵生活在清朝中叶,这一时期的文人常常以诗词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而这首词可能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
  • 文学流派:陈洵属于清代的汉宋派诗人,他的诗作多受宋代文学的影响,这首词也不例外,其中融入了许多宋代诗词的元素。
  1. 鉴赏价值
  • 艺术鉴赏:这首词在艺术上有较高的造诣,其音律和谐,意象丰富,给人以美的享受。
  • 思想启示:通过对自然的描绘,词人传达了一种超脱物欲、追求心灵宁静的生活态度,对于现代人也是一种心灵的启迪。

综合以上信息,可以看出《花犯 · 苔痕》不仅是一首艺术性很高的文学作品,也是一首蕴含深刻文化意义的作品。它不仅展现了清代诗人对自然美的独特感悟,也传递了作者的情感和审美追求。对于热爱文学和传统文化的人来说,阅读和研究这首词可以增进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同时也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