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庚得仓字

杏花作饭春常饱,柳絮为衾梦亦香。
墙角留人诗鼓吹,尊前劝客酒笙簧。
唤回暖气烟千树,说破天机雨一塘。
即此鸟声能动听,觉防巧舌有臧仓。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仓庚得仓字”并非陈维英的作品,而是赖子清在其《台湾诗海》中收录的一幕作品标题。该标题所指应为陈维英的另一首七言律诗《仓庚得仓字》。《仓庚得仓字》是清代诗人陈维英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在文学史上有着一定的地位和影响。

陈维英(1811~1869),字硕芝,又字实之,号迂谷,籍贯位于清淡水厅。他在清朝末年是一位有学识、有成就的官员和学者。根据历史资料,陈维英在科举考试中表现卓越,不仅中了举人,还担任过内阁中书等官职。他一生涉猎广泛,曾受业于多方面的名师,包括黄德辉、陈六山、郑用鉴等,并因其在学术和政治上的活跃而享有一定的声誉。陈维英的生活轨迹和学术成就,都体现了他作为一位文化人的全面性和深度。

《仓庚得仓字》这首诗通过描绘仓庚(金翅雀)得其名字“仓”中的“仓”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生物命名与自然规律相合的赞叹。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使整首诗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展现了诗人深厚的诗歌功底和敏锐的自然观察能力。

“仓庚得仓字”是陈维英的作品,而不是赖子清所著的《台湾诗海》中的内容。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在中华文化宝库中占有一席之地。通过对这首诗及其作者的介绍,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陈维英的文学价值及他对自然世界的独到见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