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髭自咏

未岁生身本属羊,生髭羊岁恰相当。
柔毛取义非无谓,主簿髯髭分外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留髭自咏·其一》是清代诗人陈维英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通过作者自己的胡须来表达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规律的领悟。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诗歌原文
    今朝诗思为髭抽,
    后日诗从撚处求。
    倘每吟诗频撚断,
    诗人口比老僧头。

  2. 诗歌赏析

  • 意境描绘:《留髭自咏·其一》以“今朝诗思为髭抽”开篇,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在吟诗时思绪如同胡须的生长一般,自然而然地涌现。这种描述不仅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也体现了他对生活细节的敏锐观察和深刻理解。
  • 哲理思考:接下来的诗句“后日诗从撚处求”,诗人提出了一个关于生命循环与艺术创作的问题。他认为,艺术创作的过程就像是反复捻转胡须,每一次捻转都像是在探索新的表达方式,这种思考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和艺术之间关系的深刻洞察。
  • 生活态度:最后一句“倘每吟诗频撚断,诗人口比老僧头”,反映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他认为,如果诗人在吟诗过程中频繁地捻断胡须,那么他的智慧和经验将会像老僧的秃头一样丰富,从而表达了一种对生活经验和智慧积累的尊重和赞美。
  1. 创作背景
  • 个人经历:陈维英的个人经历对其创作有很大影响。《留髭自咏》的创作背景可能与他自身的生活经历有关,如胡须生长的自然规律以及他在吟诗过程中的思考过程等都可能成为诗歌的灵感来源。
  1. 艺术特色
  • 意象运用:在这首诗中,作者巧妙地运用了“髭抽”、“撚处”、“撚断”等意象,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动态美和节奏感,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敏感捕捉。
  • 语言风格:陈维英的语言风格简洁而富有力度,通过对日常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出诗人对自然和社会的深刻理解以及对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

《留髭自咏·其一》不仅是一首反映诗人个人情感和哲学思考的诗歌,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生活美学的一次生动展示。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能够领略到古人的智慧和才情,也能够深入体验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