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 贻深中

累日寻书走蠹鱼。无书枉自费工夫。馈贫粮缺可愁无。
欲去看梅天未雪,须君有酒月当炉。我来一醉一壶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浣溪沙·贻深中》是陈祖绶创作的一首古诗词。下面将简单介绍该作品:

  1. 作者简介
  • 陈祖绶,清代诗人,其作品风格独特,语言优美,深受读者喜爱。他的作品多以描绘自然景观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展现了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审美眼光。
  1. 诗词原文及翻译
  • 原文节选:《浣溪沙·贻深中》的原文如下:“累日寻书走蠹鱼。无书枉自费工夫。馈贫粮缺可愁无。欲去看梅天未雪,须君有酒月当炉。我来一醉一壶卢。”
  • 翻译:这首诗描述了一位文人在寻找书籍时发现,书籍已被蠹虫侵蚀,导致无法继续阅读。因此,他感到沮丧和无奈,想要去欣赏梅花却因为天气尚未下雪而未能成行。最后,他选择借酒消愁,独自饮酒至深夜。
  1. 词作赏析
  • 从整体上看,《浣溪沙·贻深中》通过描绘一个文人的内心世界,展示了他在追求知识的过程中所遭遇的种种挫折和困难。诗中的“累日寻书”暗示了诗人对知识的渴望,但最终却因“无书”而感到失望和无奈。这种情感的表达,既体现了诗人对知识的珍视,也反映了他对于现实的无奈和困惑。
  • 诗中的“馈贫粮缺可愁无”则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助。在物质匮乏的时代背景下,诗人不仅面临着知识的缺乏,还需要面对生活的困境。这种双重的压力使得他感到深深的忧虑和痛苦。
  • “欲去看梅天未雪,须君有酒月当炉。”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期待。他希望能够在雪后的梅花下欣赏美景,与朋友共度良宵。然而,由于缺乏资金和条件的限制,这个愿望始终无法实现。
  • “我来一醉一壶卢”则透露出诗人在现实困境中的无奈和逃避。他选择了用酒精来麻痹自己的意识,试图忘却现实的烦恼。这种方式虽然能够暂时减轻痛苦,但并不能解决问题的根本。

《浣溪沙·贻深中》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幅描绘文人内心世界的画卷。它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传达了诗人在追求知识过程中所经历的挫折和困境,以及他对美好未来的渴望和期待。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古代文人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的窗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