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蟹黄花节物新,他乡斗酒亦情亲。
樽前赖尔能吴语,泽畔怜余类楚臣。
夜月钿蝉弹法曲,秋风石燕说遗民。
江东年少休相问,七十何戡是旧人。
赠吴人陈敬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赠吴人陈敬仲》是清代诗人陈维崧创作的一首古诗,全文如下:秣陵黛色接天浮,忆昔轻狂作冶游。 西曲名倡人窈窕,南朝公子态风流。 歌终绿帻楼头见,舞罢金丸袖口收。”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与友人在古代吴地的一段深情往事。诗中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当时吴地的风情特色。同时,也反映了作者自身的情感世界和对友情的珍视。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进一步理解其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诗歌的开篇“秣陵黛色接天浮”,运用了“秣陵”这一地名,不仅指明了地点,还带出了一种历史的沧桑感。紧接着的“忆昔轻狂作冶游”则表达了诗人在年轻时的放纵与不羁,这种轻狂的态度在历史上常被视为一种个性的展现。诗中还特别提到了“西曲名倡人窈窕”,这不仅是描述场景,更是一种文化的体现。古代的音乐和舞蹈在文人墨客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而“西曲名倡”则暗示了那个时代的文化繁荣。
诗人在诗中多次提及“南朝公子态风流”,这不仅是对过去的回忆也是对历史的一种反思。南朝时期,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文化环境,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风貌。而“他乡斗酒亦情亲”,则表达了诗人虽身处异地但仍旧保持深厚的友情。这种对友情的重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极为重要,它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相互扶持、共同进退的精神。
诗的末尾“夜月钿蝉弹法曲,秋风石燕说遗民”,通过具体的自然景象和人物动作,进一步加深了诗中的意境。这里的“秋”字不仅指季节,还带有岁月更替、生命凋零的意味,与前文的历史感慨相呼应。
《赠吴人陈敬仲》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一次穿越时空的对话,它让我们感受到了古人的风采和对友情的珍视。通过这首诗,读者不仅可以欣赏到古代文学的美,还可以深入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和社会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