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暮半塘小泊

水榭枕官河,朱栏倚粉娥。记早春、栏畔曾过。开着绿纱窗一扇,吹钿笛,是伊么?
无语注横波,裙花信手搓。怅年光、一往蹉跎。卖了杏花挑了菜,春纵好,已无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春暮半塘小泊》是清朝诗人陈维崧创作的一首词,体现了他不同于少年时期的艺术风格和深沉感喟。以下是对这首词的介绍:

  1. 作者简介
  • 陈维崧(1625—1682年),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明末清初词坛第一人,阳羡词派领袖。陈维崧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他的文学成就在清代词坛上占据一席重要地位,其词集名为《迦陵文集》,其中收录了大量作品。
  1. 词作背景
  • 《春暮半塘小泊》一词作于清康熙二十四年左右。词中描绘了词人在春天时节,独自一人在半塘边小泊的情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内心的感慨,传达出了对时间流逝、青春易逝的感叹。
  1. 词作内容
  • 水榭枕官河,朱栏倚粉娥。记早春、阑畔曾过。开着绿纱窗一扇,吹钿笛,是伊么?无语注横波,裙花信手搓。怅年光、一往蹉跎。卖杏花、挑菜去,春纵好,已无多。
  • 这首词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词人对春天美景的欣赏,同时也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无奈和哀叹。词中的“惆怅”、“蹉跎”等词汇,展现了词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春天美好景色的赞叹,也有对青春易逝的感慨。
  1. 艺术特色
  • 陈维崧的这首词在艺术上具有鲜明的特色。首先,他在创作手法上采用了疏快虚灵的笔法,使得整首词既华丽又不失清新之感。其次,他的作品中常常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人生无常的思索,这种深沉的情感表达在古代词作中颇为罕见。
  1. 词作鉴赏
  • 《春暮半塘小泊》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咏物词,更是一种情感的宣泄和人生的思考。通过对春天美景的描绘,词人抒发了自己对生命、时间和爱情的感悟,这些都是词人个人经历和社会环境的反映。

《春暮半塘小泊》作为陈维崧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展示了他卓越的艺术才华,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文化风貌。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与鉴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和深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