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 · 阻闸爪步

风急楚天秋,日落吴山暮。乌桕红梨树树霜,船在霜中住。
极目落帆亭,侧听催船鼓。闻道长江日夜流,何不流侬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卜算子·阻闸爪步》是清代词人陈维崧所创作的一首词。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词的文学特点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1. 创作背景与作者生平
  • 创作背景:《卜算子·阻闸爪步》创作于清代顺治年间,当时陈维崧因应博学鸿词科而入朝担任翰林院检讨。此词反映了作者在政治背景下的个人情感及对时局的感慨。
  • 作者生平:陈维崧(1625—1682),字其年,号迪陵,江苏宜兴人,自幼聪颖,被誉为神童。康熙十八年(1679),他参加了博学鸿词科,并被授为翰林院检讨,后曾参与修《明史》等重要文献工作。
  1. 诗词内容解析
  • 词作主题:《卜算子·阻闸爪步》以船行受阻为题,描绘了江南秋日的景象。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展现了词人面对自然美景时的感慨之情。
  • 情感表达:词中充满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同时也隐含着对国家命运和个人前途的忧虑。通过对长江日夜流淌的描述,表达了对时运不济的无奈和对个人命运的感叹。
  1. 艺术特色分析
  • 意象运用:陈维崧在《卜算子·阻闸爪步》中巧妙地运用了意象,如“风急楚天秋”、“极目落帆亭”等,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也表达了作者的情感状态和心境变化。
  • 语言风格:陈维崧的语言风格豪放且不失细腻,他的词作常常体现出一种深沉的忧患意识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这也是其作品的一大特色。
  1. 历史地位与影响
  • 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卜算子·阻闸爪步》作为陈维崧的代表作品之一,体现了清代文人词的创作风格和艺术成就,在中国古典词坛占有重要位置。
  • 对后世的影响:尽管陈维崧的词作在当时并未广泛流传,但其深刻的情感表达和精湛的艺术技巧对后来的词人和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在清代词坛上,许多作家都受到了陈维崧词风的影响。

陈维崧的《卜算子·阻闸爪步》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词,更是一首蕴含丰富情感、体现作者个性和时代特色的佳作。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和欣赏,不仅能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还能深入感受到陈维崧作为一名词人的独到见解和卓越才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