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多令 · 春愁

蝉鬓隔花阴。香肌压翠衾。风前一笑掷千金。记得那时明月底,刚半线、露丹襟。
银钥杳沉沉。朱楼阻信音。流莺啼破绿窗深。清泪未弹红泪滴,流不了、到如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唐多令·春愁》是清代词人陈维崧创作的一首词,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中人物内心的孤独与哀愁。这首词不仅展示了词人高超的艺术造诣,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风貌。以下是具体分析:

  1. 作者生平
  • 陈维崧:字其年,号迪陵,江苏宜兴人。康熙十八年(1679)应博学鸿词科,授翰林院检讨,参加修《明史》。尤长于词及骈体,有《迦陵文集》《迦陵词》《湖海楼诗集》等。
  • 作品风格:陈维崧的词作以豪放著称,擅长运用典故,语言华丽而不失深意,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他的作品在当时和后世都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
  1. 诗词原文
  • 蝉鬓隔花阴,香肌压翠衾:形容女子的容貌美丽,如同花中的蝉翼和花瓣一样娇美。
  • 风前一笑掷千金:形容女子在风前的一笑之间,就足以展现出她的高贵气质。
  • 银钥杳沉沉,朱楼阻信音:形容女子居住的地方门扉紧闭,使得外界无法听到她的消息。
  • 流莺啼破绿窗深:形容窗外的鸟儿欢快地鸣叫,打破了深绿的窗户,暗示着女子在家中的寂寞。
  • 清泪未弹红泪滴,流不了:形容女子内心的哀愁难以抑制,泪水已经滴落,但悲伤仍然持续不断。
  1. 诗词鉴赏
  • 主题思想:《唐多令·春愁》主要表达了词人在春日里对远方女子的深深思念之情,以及对时光流逝带来的无奈感伤。
  • 艺术手法:词人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将女子的美丽、高贵与哀愁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眼前。全词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展现了古典文学的魅力。
  • 文化内涵:这首词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习惯,通过对女性形象的塑造,折射出当时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爱情的渴望。
  • 创作背景:此词可能写于陈维崧游历江南之时,通过对江南春景的描绘,抒发了他对于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1. 诗词影响
  • 文学价值:《唐多令·春愁》作为陈维崧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展示了他的文学才华,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 后世评价:这首词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后世众多文人墨客所传颂,成为中国古典诗词宝库中的瑰宝。
  • 文化传播:随着历史的演变,这首词逐渐走向世界,成为中华文化对外交流的重要载体,增强了中国文化的影响力。

陈维崧的《唐多令·春愁》不仅是一首表达深情厚意的词章,也是一部反映时代风貌的文化瑰宝。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情感表达,跨越时空的限制,继续在现代文学中发光发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