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林擒近咏佛手柑

芳树来瓯越,名同吴下柑。风调轶橙橘,芳华擅闺襜。玉人夜凉酒醒,怪底薰透红衫。此际宝鸭休添。
香气十分沾。月底偏濯濯,枕畔故掺掺。佳人笑说,雪山花瓣曾拈。自尘情未断,佛犹如此,合掌长思伴玉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红林檎近·咏佛手柑》是清代文学家陈维崧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不仅在文学上有着独到之处,更在艺术表现上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下面将对这首词作更为详细的解读:

  1. 作者简介:陈维崧(1625—1682),字其年,号迪陵,江苏宜兴人。他是一位早慧的神童,康熙十八年(1679)应博学鸿词科,授翰林院检讨,后参加修《明史》,尤长于词及骈体。他的文学作品包括《迦陵文集》《迦陵词》《湖海楼诗集》等。

  2. 词作原文

南海春工早,西天秋意凉。
翠叶压霜橘,素葩发幽光。
散来雪山花瓣,淡扫佛国严妆。
清绝绮阁琼窗。夜静梦魂香。
皓月澄疏影,冷蕊促飞觞。
匀膏渍粉,曾经共沐芬芳。
恰轻拈微笑,东风屈指,合掌云屏伴法王。

  1. 艺术特色
  • 在艺术手法上,《红林檎近·咏佛手柑》采用了典型的“起承转合”的结构布局,通过描绘景物的变迁,逐步推进主题,最终达到情感的高潮。
  • 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细腻的语言,使得整首词既有画面感又充满诗意。如对佛手柑花的描述:“翠叶压霜橘,素葩发幽光”,既写出了佛手柑的外在美,也透露出一种超然脱俗的气质。
  • 在情感表达上,词中多次提及与佛手柑相关的意象,如“雪山花瓣”、“佛国严妆”,以及“玉纤”等,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词的内容,也使得整首词充满了禅意和哲理的思考。

《红林檎近·咏佛手柑》不仅是一首表达对自然之美赞美的文学作品,也是一首蕴含深刻哲理、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诗词。通过对它的学习和欣赏,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及其在现代社会的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