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树来瓯越,名同吴下柑。风调轶橙橘,芳华擅闺襜。玉人夜凉酒醒,怪底薰透红衫。此际宝鸭休添。
香气十分沾。月底偏濯濯,枕畔故掺掺。佳人笑说,雪山花瓣曾拈。自尘情未断,佛犹如此,合掌长思伴玉纤。
红林擒近咏佛手柑
红林:指红色的树林。
芳树来瓯越,名同吴下柑。风调轶橙橘,芳华擅闺襜。玉人夜凉酒醒,怪底薰透红衫。此际宝鸭休添。
香气十分沾。月底偏濯濯,枕畔故掺掺。佳人笑说,雪山花瓣曾拈。自尘情未断,佛犹如此,合掌长思伴玉纤。
红林擒近咏佛手柑
红林:指红色的树林。
送子万弟还黎城署 小弟朝来别我行,正逢京国逼清明。 一鞭晚宿临洺驿,三月人归上党城。 远道梦随春水阔,微官装抵柳花轻。 阿兄索米尤堪哂,可及哦松格调清。 【注释】 1.黎城:地名。在今河北隆尧西南。 2.京国:朝廷。迫:临近。3.一鞭:指马上的马鞭。4.三 月:农历三月。5.柳花:柳絮。轻:飘浮。6.阿兄:对兄长的称呼。7.哦:吟咏。松:指松树, 常用以比喻诗文风格清新高洁。8.哂(shěn)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和重点,结合全诗加以理解。本题要求考生“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考生在回答时一定要逐句进行注释,并说明该诗句的译文。 小邑一江明,江头鹳自鸣。那堪今夜雨,独宿语儿城。作客年空老,依人气未平。此乡烽火后,户户𢷬衣声。 译文:家乡的小城只有一条大江显得分外明亮,江头的鹤群自得地叫着。哪经受得住今夜的雨水
《方竹杖歌为莱阳董樵赋》是一首清代的七言诗,作者是陈维崧。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解释: 1. 第一层:诗人首先介绍了董樵的到访和手中的方竹杖。“山东董樵忽见访,入门手持方竹杖。”这句话描绘了董樵突然造访的情景,以及他手中那支方竹制的拐杖,这象征着他对诗歌艺术的热爱与执着。 2. 第二层:表达了自己与董樵的相知相识。“我亦生平屠狗人,对此苍然屹相向。”这句不仅表明了自己曾经是一个屠夫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忆贵池吴师 - 忆:思念,怀念。贵池:古地名,这里指吴地,可能指的是吴国的军队。吴师:即吴国的部队。 译文: 我怀念着贵池的吴军。 2. 当代论兵会 - 当代:当今时代。论兵:讨论兵法或军事策略。会:集会。 译文: 在当今时代,我们聚集在一起讨论兵法或军事策略。 3. 谁人可擅场? - 谁人:谁。擅场:擅长某个领域。 译文: 谁能擅长这个领域呢? 4. 刘琨归朔北
【注释】 四围:周围。刁骚:指嘈杂喧闹的声音。一线:形容云彩细长。缔构牢:指建筑坚固。戏马:指登楼观马。啜茗:饮茶,代持螯:喝茶时代替持蟹钳。赵魏:指赵地(今河北境内)和魏地(今河南境内)。天连:天空相接。昆明池:指昆明池的水。将:将要。归镫:指回家。压靴刀:穿靴子时用刀压住。 【赏析】 这是一首七律,诗人以登高赏景为题,通过描绘慈仁寺内毗卢阁景色,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及个人前途的迷茫之情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的要求,如本题“请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喜汉槎入关和健庵先生原韵”,然后分析诗句的内容,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最后再根据题目要求赏析。 诗前两句写诗人当年以文名世,声震寰宇的情景,用“彩笔”指代文章,用“撼江关”形容其文才之高。“数子”三字表明当时作者的名声之大。接着写如今自己身处异地
诗句释义 1 萧萧大梁城:描述洛阳城(大梁)的宏伟与凄凉。 2. 莽莽悲风起:表达一种悲伤的气氛,风声莽莽地刮起。 3. 洛阳诸女儿,竞说侯公子:洛阳城中的众多女子都在谈论着侯家的公子。 4. 侯家公子不可当:形容侯家的公子非常出色,无人能与之匹敌。 5. 谈兵说剑声琳琅:侯家公子擅长谈论军事和剑术,声音清脆悦耳。 6. 酒后能骑赭白马:侯公子在酒醉后能够骑着一匹赭色的小马。 7.
【译文】 龙眠山中老子真豪雄,一生破浪乘长风。 行年七十正矍铄,自号城南卖字翁。 雪花打门月在地,破屋槎桠矗三四。 广陵城中醉尉多,老翁自卖床头字。 韭花帖上骨格殊,春蚕锦虿光模糊。 洞庭霜柑三百颗,不数凤尾还官奴。 拦街小儿拍手笑,老翁掉头只长啸。 此翁游戏无不为,忆昔金门大隐时。 大儿扈跸五柞馆,小儿从猎黄山陲。 红墙海户奇毛净,玉粒思秋北风劲。 诏赐从官尽击鲜,羽林年少知名姓。
秋日怀幔亭先生二首 其一 百二山河极望残,一门群从尽南冠。 谁怜鹦鹉笼中语,大有琵琶塞上弹。 寂寞金鸡双阙迥,飘零石马七陵寒。 锒铛夜宿昭阳殿,疑作西宫月影看。 注释与译文: - 山河: 指秦地形势险要,利于攻守。 - 百二: 形容地势优越,易于防守。 - 门群: 指项羽在垓下兵败后,其部下纷纷投降。 - 南冠: 古代楚人常戴南方出产的帽子,这里用来比喻投降的楚国将士。 - 鹦鹉笼中语:
【注释】 ①捧读石斋黄公所撰:黄宗羲是明末清初的史学家,他为先少保(指明朝开国功臣常遇春)撰写神道碑。 ②周侯池畔:即周朝侯王的陵墓所在之处。 ③苍苍:草木茂盛的样子。 ④遗碣:指墓碑。岧峣(yao yao):高峻貌。屹立,不动摇。 ⑤颜特进:南朝宋颜延之,谥号为“特进”,即特进大臣的意思。 ⑥碑铭:即碑文。东汉蔡中郎:指东汉时期的蔡邕,字伯喈,博学多才,精于音乐,著有《琴操》《汉官仪》等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轼所作的《满路花·红林擒近》。下面是每句的释义和赏析: 1. 三万六千顷,玉壶天地寒。 注释:形容大地广阔无边,好像有三万六千顷那么大。玉壶比喻清澈的天空,天地寒冷,给人一种清冷、宁静的感觉。 2. 庾岭封的皪,淇园折琅玕。 注释:庾岭封的皪,指庾岭的景色被冰雪覆盖,显得格外苍茫。淇园折琅玕,形容在淇水园中折取了美丽的石头或花朵。 3. 漠漠梨花烂漫,纷纷柳絮飞残。 注释
三万六千顷,玉壶天地寒。 庾岭封的皪,淇园折琅玕。 漠漠梨花烂漫,纷纷柳絮飞残。 直疑潢潦惊翻,斜风溯狂澜。 对此频胜赏,一醉饱清欢。 呼䣔童剪韭,和冰先荐春盘。 怕东风吹散,留尊待月,倚阑莫惜今夜看
【注释】 寄书:托人带信。湘娥:湘江女神,传说中的湘水神女,即湘妃。双鱼:书信的代称。红绡:红色丝织品。伊:她。 【赏析】 此诗是作者怀念妻子而作,全篇以“送”字为经,“寄”字为纬,编织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将诗人对妻子的深情厚意和绵绵情思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开头四句:“送入我门来寄书。香茗才情,簪花模样,斜舒蜜色笺儿。霜毫才吮,早已泪如丝。” 这四句诗,写妻子给丈夫送来书信的情景
【诗句释义】: 1. 水蒙蒙:形容雾气蒙蒙。2. 烟袅袅:形容烟雾缭绕的样子。3. 红遍江南树:形容橘子的颜色鲜红,遍布整个江南的树木。4. 小陆怀中:指诗人自己(或某个人)怀里抱着橘子。5. 数颗偏怜汝:意思是说这些橘子特别让人喜欢,因为它们的数量不多。6. 笑他梅子心酸,莲儿心苦:用梅花和荷花来比喻那些让人感到苦涩的事物,这里指的是那些令人不快的事情。7. 都让尔、甘芳如许
风入松·上巳后二日 上巳后二日,洗钵池泛舟即事。同亦史、山涛赋。 蜻蜓小泊断桥东,人在橹声中。水面残霞飞不定,春波静、暝翠玲珑。夹岸缃桃斑竹,半船淡月微风。纱窗尽摘簟纹融,心事暗惺忪。 小拂丝杨人语细,春衫碧、恰似新桐。可惜小浯溪上,明朝更与谁同。 赏析: 这首词是清代著名词人陈维崧在上巳节后的第二天,于洗钵池泛舟时创作的一首词。上巳节为古代的祭祖节日,通常在农历三月初三举行
【赏析】: 此词写闺中思旧。上片起首二句写景,点明时间、地点,“深院火荧荧”是夜晚,“碧云薄暮,画角谁家奏。”是傍晚时分,天上的白云很薄,远远望去,仿佛一幅淡彩的山水画,而此时却传来了悠扬的画角声,这画角声不知是哪个人家在奏响。下片承上写人,写昔日与意中人的美好往事。“冰轮徐上”三句写月上天空时的情景,“无声掩屏山”,“金钩瘦”,写女子梳妆打扮的情景,“鲛绡透”句写女子的体态,“银灯后”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是考核考生理解诗句意思的能力和鉴赏古代文学作品的基础能力。本题要求考生对这首词进行赏析。赏析可以从思想内容、艺术手法、语言风格等角度入手。 ①“晓寒侧侧”意思是清晨的微寒使人感到凄凉,“晓寒”指清晨寒冷的天气。“侧侧”形容寒冷的天气给人带来的感觉,也形容凄清、寂寞的氛围。“绣户凉如水”,绣房中的凉爽如同流水一般;“绣户”是指精美的帘幕,用来遮挡风雨
这首诗的作者是苏轼,是一首咏梅词。以下是诗句的解释和赏析: 第一句:“蕙兰芳引咏木瓜花” 注释:蕙兰芳香,引来人们咏唱木瓜花。 赏析:开篇即以蕙兰为喻,引出了木瓜花,形成了一种芬芳四溢、生机勃勃的氛围。 第二句:“绿水人家,有一树、垂垂红雪。” 注释:在绿色的湖水旁边,有一棵树挂着一串串如红色的雪般的果实。 赏析: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绿水、人家、红果,构成了一幅和谐宁静的乡村景象。 第三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