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弟朝来别我行,正逢京国逼清明。
一鞭晚宿临洺驿,三月人归上党城。
远道梦随春水阔,微官装抵柳花轻。
阿兄索米尤堪哂,可及哦松格调清。

送子万弟还黎城署

小弟朝来别我行,正逢京国逼清明。

一鞭晚宿临洺驿,三月人归上党城。

远道梦随春水阔,微官装抵柳花轻。

阿兄索米尤堪哂,可及哦松格调清。

【注释】

1.黎城:地名。在今河北隆尧西南。 2.京国:朝廷。迫:临近。3.一鞭:指马上的马鞭。4.三

月:农历三月。5.柳花:柳絮。轻:飘浮。6.阿兄:对兄长的称呼。7.哦:吟咏。松:指松树,

常用以比喻诗文风格清新高洁。8.哂(shěn):讥笑。9.可及:能赶上。

赏析:

这首送别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六年(公元811年)三月。当时作者在徐州为幕僚。这首诗是诗人写给弟弟的信中的一首七律。

首联写诗人与弟弟分别的情景。“小弟朝来别我行,正逢京国逼清明。”起句点明送别的时间、地点和人物,点出送别的时间是早晨,地点是京城附近,而送别之人则是小弟。“小弟”二字,既写出了弟弟年轻气盛的情态,又表现了兄长对弟弟的喜爱之情:“朝来”说明是在清晨;“别我行”表明兄弟二人是早晨分手的。这两句交代了送别的时间、地点及人物,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正逢京国逼清明”,则写出了送别的原因。清明节是祭祖扫墓的日子,而京城正是皇帝所在地。这里用“逼”字来形容京城与清明节之间的距离之近,可见送行者对兄弟远去时的依依不舍之情。

颔联写诗人在旅途中所见所感。“一鞭晚宿临洺驿,三月人归上党城。”此二句承上启下,由送别过渡到途中的所见所感。“一鞭”,即鞭梢。“晚宿临洺驿”,说明诗人已经离开了家乡,来到临洺驿歇脚。“三月”句,诗人把时间定格在三月,这样不仅突出了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的景象,而且还暗示了兄弟三人即将相聚的喜悦之情。

颈联抒发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远道梦随春水阔,微官装抵柳花轻。”此二句紧承前二句,由途中的所见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对兄弟的思念之情。“远道”即远离故乡的道路,诗人通过“梦随春水阔”这一意象,表达了自己对兄弟思念的无限深情。而“微官装抵柳花轻”,则写出了诗人对这次送行的感慨之情。因为这次送行虽然只是短暂的相聚,但却让诗人感受到了离别的痛苦,所以诗人在离开时心情格外沉重,甚至有些悲怆。

尾联表达对弟弟的祝福之情。“阿兄索米尤堪哂,可及哦松格调清。”此二句收束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弟弟的祝福之情。这里的“阿兄”指的是哥哥,而“索米”则是一种农作物的名称,这里借代兄弟两人之间的亲情关系。“哦松格调清”一句,既写出了自己希望弟弟能够有所成就的愿望,又表达了自己对弟弟的关爱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