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璋
诗句原文: 初识南瓯路,滩船匝月程。 江留螺女迹,台记越王名。 地气三春冷,天时半日晴。 谁呼行不得,江上鹧鸪声。 赏析: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陈璋的作品《闽山杂咏三首·其一》。诗中描绘了作者初遇南瓯路时的所见所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家乡的眷恋和对旅途艰辛的感慨。 “初识南瓯路,滩船匝月程。”描述了诗人初次踏上南瓯路的情景。南瓯路可能是指福建省东南部的某一条道路,诗人在此地遇到了滩船
属国位于沧海之外,雄图大略压住巨鳌。 城边防鼠雀,市集卖弓刀。 旗鼓声如雨,楼船八月涛。 将军现在镇守此地,冠盖相随高傲自居。 注释: - 属国:指古代中国在南海的诸国之一,这里泛指海外国家。 - 沧溟外:大海之外,即海上。 - 雄图压巨鳌:比喻雄心壮志,足以压过巨大的鳌(一种传说中的巨大动物)。 - 城隅防鼠雀:城墙的角落用来防止老鼠和麻雀。 - 市上卖弓刀:市场上售卖弓箭和刀具。 -
诗句原文: 少作贫家妇,归宁更不归。 九京加翟茀,六月感牛衣。 故镜照颜惨,宵灯入梦稀。 此生同穴誓,何日重相依。 译文: 年轻时,我只是一个贫穷的家庭主妇,一旦回到家,就再也没有离开过。 在皇帝授予的荣誉下,我感受到了无比的荣耀和尊贵,仿佛置身于皇宫之中。 夜晚的星光照亮了我的面容,让我在梦中重温了往日的回忆。 今生我们共同承诺永远在一起,希望来世还能再次相遇。 赏析:
诗句释义 1. 西出居庸关 - 居庸关:位于中国北京市延庆区的古老关隘,古代重要的军事要塞。 - 西出:指从居庸关向西方行进。 2. 西出雄关路屈盘 - 雄关:此处特指居庸关,历史上著名的关隘之一。 - 路屈盘:形容道路曲折盘旋,难以直接到达目的地。 3. 风云重接旧征鞍 - 风云:喻指变幻莫测的政治形势或自然景象。 - 旧征鞍:指过去征战时的坐骑或装备。 4. 山如屏合窥天小 -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诗歌形象,首先要抓住诗中描写的主要景物,分析景物的特点,然后结合诗句加以理解。如“揽辔平生志”中的“揽”,是握着的意思;“平生”指的是一生;“志”,是指抱负和志向。 【答案】 ①“揽辔平生志”,“揽”,动词,握住,意思是握着马鞭(指自己一生的抱负和志向),“生”,名词,人的一生。 译文:握着马鞭,我一生的抱负和志向。
注释: 万井山环抱,南图亦壮哉! 万井山环绕着,南图(即南明政权)也很雄伟啊! 槎从天汉上,门傍海云开。 木筏从天河上来,城门旁边海雾消散。 乌石藏幽寺,青榕荫古台。 乌石寺隐藏在深山中,青榕树荫盖着古老的石台。 到今传擘荔,坛坫愿追陪。 到现在还流传着分荔枝的故事,我希望能与您一同分享这美好的时刻。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闽山的赞美之作。诗人以“万井山环抱”起首,描绘出一幅闽山壮丽的画面。接着
【注释】 羽林:禁卫军;按部:分队;天阊:天门;大漠风高:指边塞的大风;两翼张:比喻猎手们的翅膀张开,准备射箭;猎火烧原:指打猎时烧荒草;秋草黑:指秋天草原上草木凋零,野火烧过,一片黑色;阵云围碛:阵雨云围着沙漠包围;碛:沙漠;暮山黄:傍晚时分的山色变黄了;太平不废三驱盛:指太平时代不废止古代的狩猎;神武能调七萃良:指神武皇帝能调集七萃的精锐部队;非熊:传说中一种野兽。吉梦:吉祥的梦境;游畋
【注释】 1. 汉鼎三分:指汉朝分裂为三个王国。鼎是古代国家的重器,这里用来比喻国家政权。 2. 桓侯战伐高:指张辽曾参与曹操征讨刘备,在合肥之战中大破孙权军。 3. 心犹轻马赵:指关羽曾在荆州称王,但后来被东吴所杀,张辽认为他不够英勇。 4. 气已夺孙曹:指诸葛亮六出祁山时,司马懿以少胜多,令诸葛亮无法取胜。 5. 卤莽生何惜,精灵死亦豪:形容关羽、张辽等人的勇猛。 6. 英风:指的是英雄气概
日下闻天遣,荒寒万国西。 非关驱獬廌,直欲掣鲸鲵。 倍道旌麾远,先锋铠仗齐。 书生能慷慨,临别不含凄。 【注释】: 日下:指皇帝身边。 闻天遣:听皇上的命令。 天遣:上天的旨意。 万国:指四方各国。 非关:不关涉。 獬(xiè)廌(zhì):古代传说中能够辨别是非的神兽,这里比喻贤人、君子。 直欲:简直要。 掣(chè):抽出。 鲸鲵(nímán):大鱼和鳄鱼,这里借指敌人。 倍道:加快速度。
【注释】沧洲:指朋友的住所。供:献出。醒酒冰:比喻清醒。棱:冰晶,比喻花纹。直疑:简直像。夏月:盛夏。堆雪:形容冰花洁白如雪。不待:不必。秋风:秋天特有的风,常用来形容扫除腐败势力。裁作:裁剪成。花纹:比喻诗的章法。顷刻:一会儿。削成:比喻写诗。山势:比喻诗的风格、气势、格调。笑凭陵:嘲笑那些依仗权势欺压百姓的人。多君:赞美之情溢于言表。清如许:清廉如斯。郁蒸:比喻烦闷愁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