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南瓯路,滩船匝月程。
江留螺女迹,台记越王名。
地气三春冷,天时半日晴。
谁呼行不得,江上鹧鸪声。
诗句原文:
初识南瓯路,滩船匝月程。
江留螺女迹,台记越王名。
地气三春冷,天时半日晴。
谁呼行不得,江上鹧鸪声。
赏析: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陈璋的作品《闽山杂咏三首·其一》。诗中描绘了作者初遇南瓯路时的所见所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家乡的眷恋和对旅途艰辛的感慨。
“初识南瓯路,滩船匝月程。”描述了诗人初次踏上南瓯路的情景。南瓯路可能是指福建省东南部的某一条道路,诗人在此地遇到了滩船,这可能意味着诗人在这条道路上航行,而滩船则是当地特有的交通工具。这句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江南水乡的画面。
“江留螺女迹,台记越王名。”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所见的自然景观。这里的“螺女”可能是对江水的比喻,暗示着江水流动如同女子纤手轻抚,留下了美丽的涟漪。同时,“台记越王名”则可能是在描述一个古老的建筑,这个建筑可能与历史上的越王有关,体现了当地的历史文化。
第三句“地气三春冷,天时半日晴。”表现了诗人对当地气候的感受。春天的天气虽然温暖,但依然带着一丝寒意,这种对比让诗人更加体会到南方的湿润和宜人。同时,“天时半日晴”则表达了尽管天气多变,但总会有那么一些晴朗的日子,为人们带来希望和生机。
“谁呼行不得,江上鹧鸪声。”这两句诗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一种无奈和哀愁。诗人在这里似乎遇到了难以前行的情况,但周围却传来了鹧鸪的啼叫声,这种声音在古诗中通常被用来表达离别之情或是内心的苦闷。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对于旅途的观察和内心的感受,同时也表达了对家乡深深的眷恋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