绛都春 · 咏蛱蝶

谁家佛助。想一缕裙花,做成红雨。青草如烟,渌水如罗,被阵阵东风,吹向晴空舞。又傍平芜来去。桃花门巷,菜花天气,轻狂无数。
娇嫭。留他不住。更砌畔蒙蒙,墙头栩栩,飘零荡漾,一春梦里曾如许。料伊也为多情误。只愁扑蝶园中,痴憨儿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绛都春·咏蛱蝶》是清代诗人陈维崧的作品,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春天里自然景物的美丽与灵动。下面是对该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陈维崧,一位生活在清代的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作品具有深刻的艺术特色和丰富的情感内涵。
  • 陈维崧以其卓越的文学才能和对古典诗词的深刻理解而闻名。他的创作不仅继承了传统诗词的精华,还融入了自己的创新和个性。
  1. 诗歌原文
    谁家佛助,想一缕裙花,做成红雨。青草如烟,渌水如罗,被阵阵东风,吹向晴空舞。又傍平芜来去。桃花门巷,菜花天气,轻狂无数。娇嫭留他不住。更砌畔蒙蒙,墙头栩栩,飘零荡漾,一春梦里曾如许。料伊也为多情误。

  2. 诗歌解析

  • 意境描绘:诗中的“谁家佛助”象征着春风或某种无形的力量,将花瓣编织成一片红色的景象,如同佛祖的加持。这样的描述充满了诗意,使得整个画面生动而富有想象空间。
  • 自然景象的描绘:“青草如烟,渌水如罗”,这些形象化的描述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清新脱俗的自然之中,感受着春天的气息。
  • 情感抒发:通过“娇嫭留他不住”和“飘零荡漾,一春梦里曾如许”,诗人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留恋和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体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感慨。
  • 哲理思考:结尾处的“料伊也为多情误”,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也暗含了诗人对人生多情易变的反思,引人深思。
  1. 文化背景
  • 宋代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鼎盛时期,诗歌、词曲等文学形式达到了极高的成就。谢逸作为北宋时期的文学家,其创作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文化氛围。
  • 《咏蛱蝶》作为谢逸的作品之一,展示了宋代文人对于大自然的热爱以及他们对美的追求。
  1. 艺术特色
  • 语言运用:陈维崧在《绛都春·咏蛱蝶》中巧妙地使用了一系列比喻和拟人化的手法,使得整首诗既有画面感也有情感表达。
  • 结构布局:诗歌的结构紧凑,层次分明,从开篇的自然景观到结尾的哲理思考,每一部分都紧密相连,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或画面。
  1. 鉴赏建议
  • 深入阅读:读者可以通过反复阅读,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和诗人的情感。
  • 比较鉴赏:可以将《绛都春·咏蛱蝶》与其他宋代文学作品进行比较鉴赏,以了解不同时期文人的审美趣味和表达方式。
  • 情感共鸣:尝试将自己置于诗人的位置,想象自己处于那个场景中的感受,可能会更加深入地理解诗歌的美。

通过对《绛都春·咏蛱蝶》这首诗的赏析,不仅能够领略到唐代诗人陈维崧的文学才华,也能够感受到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和深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