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楼吟 · 席上赠伎,时伎三日后即落乐籍

银甲挨筝,珠绦络鼓,清歌屈柘如缕。人到离筵里,尽眉黛、愁将碧聚。纵横玉箸。似绿柳凝烟,红兰着露。欹雁柱。一场春梦,没些情绪。
他日纵过候门,只光延坊畔,樱桃一树。奈铜舆催上,更糁遍、一街丝雨。横波重注。看斜侧帽檐,销魂无语。红蜡底,新官旧主,一般胡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翠楼吟·席上赠伎,时伎三日后即落乐籍》是清代诗人陈维崧的作品。以下是对该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陈维崧(1625年-1682年),字其年,号迪陵,又号迦陵居士、南疆遗民等,江苏吴县(今属苏州)人。他是清初著名的诗人和词人,与朱彝尊、严迪昌并称“清词三大家”。他的作品以豪放著称,被誉为“江南第一才子”。
  2. 作品原文:银甲挨筝,珠绦络鼓,清歌屈柘如缕。 人到离筵里,尽眉黛、愁将碧聚。纵横玉箸。似绿柳萦烟,红兰着露。欹雁柱。一场春梦,没些情绪。他日纵过侯门,只光延坊畔,樱桃一树。
  3. 词句注释:银甲挨筝,珠绦络鼓,清歌屈柘如缕。 —— 形容音乐声美妙动听,如同银甲挨筝,珠绦络鼓,清歌如缕。人到离筵里,尽眉黛、愁将碧聚。纵横玉箸。似绿柳萦烟,红兰著露。欹雁柱。一场春梦,没些情绪。他日纵过侯门,只光延坊畔,樱桃一树。 —— 描述离别时的愁绪以及未来的希望。
  4. 白话译文:银甲挨筝,珠绦络鼓,清歌如缕。人到了离别的筵席上,把眉毛都愁得变成了绿色。纵横玉箸,似绿柳萦烟,红兰著露。欹雁柱。一场春梦,没些情绪。他日纵过侯门,只光延坊畔,樱桃一树。 —— 描述了在宴会上的离别之情和未来的期望。
  5.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康熙十二年(1673年),当时陈维崧正在京城为官。他在宴席上遇到了一位艺伎,两人相谈甚欢,遂有了这首《翠楼吟》来表达自己对她的喜爱及不舍。然而,由于当时的法律制度规定,艺伎一旦离开官府,就会被登记在册,成为正式的官员或平民身份,因此她必须在三天后离开。这成为了这首诗中的一个重要背景。

《翠楼吟·席上赠伎,时伎三日后即落乐籍》不仅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歌,更是一部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社会风俗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代文化和艺术,以及它们在当时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