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甲挨筝,珠绦络鼓,清歌屈柘如缕。人到离筵里,尽眉黛、愁将碧聚。纵横玉箸。似绿柳凝烟,红兰着露。欹雁柱。一场春梦,没些情绪。
他日纵过候门,只光延坊畔,樱桃一树。奈铜舆催上,更糁遍、一街丝雨。横波重注。看斜侧帽檐,销魂无语。红蜡底,新官旧主,一般胡觑。

【注释】

银甲:银光闪烁的铠甲。挨:敲击。筝:古代的一种拨弦乐器。屈柘:指女子的手指纤细如柘木。清歌:悠扬的歌声。人到离筵里,尽眉黛、愁将碧聚:在离别宴席上,把眉毛画得如同绿色的柳树一样。纵横玉箸:用筷子夹起像玉一样的菜肴。似绿柳凝烟,红兰着露:好像翠绿的柳枝笼罩着炊烟,红色的兰花沾着露水。欹(yī):斜倚,倾倒。玉箸:筷子的美称。一街:满城的街道。铜舆:指代皇帝的车驾。候门:指皇宫大门。只光延坊畔,樱桃一树:只在皇宫门前,只见到一棵樱桃树。奈铜舆催上:无奈被车驾催着登上车子。更糁遍、一街丝雨:又洒满了全城的街道。横波重注:形容女子眼含深情,两颊绯红,如波涛汹涌。看斜侧帽檐,销魂无语:看那斜戴着帽檐的人,神情恍惚,黯然神伤,无言以对。销魂:精神恍惚,心神不宁的样子。胡觑:不知所视何物,目光呆滞地注视着。

【赏析】

《翠楼吟·席上赠伎》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早期的作品之一,也是一首别开生面的佳作,其内容和艺术价值都很高。此词写一位才艺出众的歌妓,在席间与主人饯别,临别时,她用优美的词句向主人表达她的感激之情。

“翠楼吟”为词题,说明这是一首借咏春闺怨情来寄托作者身世之感的婉约派词作。词中主人公是一位歌妓,她才华出众,善解人意,受到主人的赏识和喜爱。然而,好景不长,当主人要离开时,她却感到无比伤心。

上片写歌妓在离别宴席上的情景。词的开头两句,描写了歌妓的装束。“银甲挨筝,珠绦络鼓”,指的是歌妓身着银光闪闪的盔甲,头戴珍珠般的头饰,身上穿着丝带绕身的服饰,手中弹奏着筝,脚下踏着鼓。接着,词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歌妓的容貌:“清歌屈柘如缕”,“屈柘”,是指细长的手指,比喻歌妓手指纤细如柘木。“清歌”则表明她唱的曲子优美动听。这两句写出歌妓的歌声婉转悠扬,宛如一缕轻风拂过湖面,使人陶醉其中。

“人到离筵里,尽眉黛、愁将碧聚。”这两句进一步描述了歌妓在离别宴席上的情景。当主人离开时,她不禁皱起了眉头,眼中流露出深深的忧愁。这种忧愁源于什么呢?词人的下两句给出了答案:“纵横玉箸。似绿柳凝烟,红兰着露。”这里的“玉箸”,指的是筷子的美称,而“纵横”则形容筷子摆放得有序有度。通过这两句,读者可以想象出歌妓在宴会上优雅地用餐,而她的神情却显得有些黯然失色,仿佛是在凝望着远方的烟雾和露水,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思念。

“欹雁柱”三句进一步描绘了歌妓的神态:“欹”字在这里表示倾斜的意思,而“雁柱”则是指古代的一种乐器——琵琶。这几句的意思是说,歌妓在宴席上饮酒时,不时地歪着头看着琵琶的弦柱,似乎在思考着什么。这种姿态让人不禁联想到她内心的忧郁和不安。

“他日纵过候门,只光延坊畔,樱桃一树。”这两句是词人的设想之语,意思是说:如果将来有一天你能够再次踏入我的家门,我一定让你看到满城的樱花盛开,就像那棵樱桃树一样美丽动人。这里暗示了词人对主人的眷恋之情。

下片写歌妓对未来的期待。词的开头两句“他日纵过候门,只光延坊畔”直接点明主题,表达了歌妓对未来的憧憬。这里的“他日”指的是未来的某一天,而“纵过”则表示一旦有机会就能实现这个愿望。接下来,词人用“只光延坊畔”来形容自己的愿望,意味着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主人的宠儿,能够在皇宫门前看到他的身影。

“奈铜舆催上,更糁遍、一街丝雨。”这两句则是词人的感慨之语,意思是说:无奈被车驾催着登上车子,更洒满了全城的街道。这里的“铜舆”指的是皇家的马车,而“更糁遍”则表示马车行驶在路上溅起了尘土。这两句反映了歌妓对现实的无奈和悲伤。

“横波重注”三句是词人的抒情之语,意思是说:看那斜戴着帽檐的人,神情恍惚,黯然神伤,无言以对。这里的“横波重注”指的是女子眼中泛起的情愫,而“销魂无语”则表明她内心充满了痛苦和失望。

“红蜡底,新官旧主,一般胡觑”是全词的最后一句,意思是说:在红烛的映照下,新官和旧主都露出了好奇和贪婪的目光。这里的“红蜡底”指的是蜡烛燃烧后的红色痕迹,而“胡觑”则表示他们的目光充满了疑惑和不解。这两句反映了歌妓对旧主人的怨恨和不满。

这首词语言流畅自然,意境深远婉约,通过对歌妓的描绘,表达了词人对人生的感慨和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