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泽棠
【译文】 秋日里,台城路,西风萧瑟吹拂着梧桐树,萧索凄冷。 枫林岸边红叶飘零,桐阶碧叶纷纷落下,砧声传来催促黄昏。 霜露在鬓发上留下痕迹,笑客的鬓角已被秋天染白,只有江上的残影一半映照着秋天。 晚年的时光,为什么还要刻意保持清冷疏淡呢? 短墙积满雨后阴霾,远处山峦摇落之处,堆满了打柴人的小路。 夕阳余晖下,色彩与微雨相融,凄凉断续不断,黄昏时分频频听到。 愁苦深远到月色宁静的时候
【注释】 忆萝月:指怀念旧时所见到的月色。忆,思念;萝月,指月夜下所见的月华。试镫风小,指天气寒冷,试马场的风很小。“试镫”即试马,古时以马为交通工具,所以试马场是训练马匹的地方。“小风”指微风。寒入萝衣峭,寒气侵入衣袖。寒入,指寒冷侵入。萝衣,指穿在身上的罗裙。“峭”,形容寒冷刺骨,使人感觉十分冷。底事落红人不扫,为何落花却无人打扫?底,何,疑问词;事,原因;落红,指落花;扫,打扫。
诗句释义 1 月也知人意:月亮似乎理解人的心意或愿望。 2. 映晴空、平分秋色,清光如洗:月光照耀着晴朗的天空,秋天的颜色在天空中均匀分布,清澈的月光像水洗过一样。 3. 十里银塘鸥梦冷:在十里之外的银色池塘上,白鹭的梦被寒气冻结。 4. 满地水云凉气:到处都是水面上的雾气和清凉的气息。 5. 遥望极、广寒深里:远远地眺望,深入到广寒宫深处。 6. 桂窟嫦娥蟾影净:桂花林里嫦娥的影子变得清晰。
这首诗的主题是描绘一位女子在春天的景色中,感受到季节的变化和内心的孤独。 诗句释义: - 绿意·绿胡蝶:这里的“绿”可能是指春日的绿色植物,而“绿胡蝶”可能是对花蝴蝶的一种比喻,因为蝴蝶常常被描述为绿色的。 - 槐阴午翳:中午时分,阳光透过槐树形成的阴影。 - 看珊珊翠袖,苔砌轻曳:看着那些穿着翠绿色袖子的女子,在苔藓覆盖的台阶上轻盈地走动。 - 薄翅修眉,半臂螺痕,似浴春波犹腻:她的翅膀轻薄
【注释】 苔阶:指台阶上长着青苔。拓三弓:指台阶宽窄像弓一样。 惜花人:怜惜花朵的人,指女子。 画楼中:雕栏画栋的高楼里。 玉萧:用玉石制成的笛子。 杨花:柳絮。 无赖:调皮捣蛋的意思。 【赏析】 《虞美人》是一首咏物言情的词,以柳絮为题,写惜春伤别之情,抒发了词人对爱人的思念和眷恋。 “苔阶绿拓三弓窄。”苔阶绿拓三弓窄”这一句描写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台阶两旁长着绿色的苔藓,它们伸展开来
【注释】 忆秦娥:词牌名,又名“春光好”、“忆远人”等。双调,六十字,上片四句三仄韵,下片五句四仄韵。 残红 :花落枝头剩下的红花。 湘屏曲处斜阳暖:湘地多山,以湘为屏,故称湘地为屏。屏风上画的是《楚汉春秋》的图画。此处指湘江一带。 江南残梦情难遣:江南地区有梦,但梦醒之后,梦中的情景难以忘怀。 碧桃庭院:庭院里种着桃花,春天满院飘香。 【赏析】 这首《忆秦娥》,是南宋诗人辛弃疾的作品
【注释】 1.声声慢:词牌名,由“声”和“慢”两字组成。 2.丈:对对方的尊称。 3.浙江:指陈桐生的籍贯浙江绍兴。 4.欢留旬日:欢饮留连了十多天。 5.离悰(qun):离别之情。 6.岂意秋水一帆:怎料到秋天时江水一帆远航。 7.将之楚:将要到楚国去。 8.萍踪:浮萍的踪迹,比喻行客飘零无定。 9.青衫:青色的官服,这里泛指官场中人。 10.乌帽:黑色帽子,这里泛指官员。 11.蓬门喜解轻装
【诗句释义】: 1. 疏影:梅花的影子。疏影指的是梅花的枝干上留下的空隙,使得月光透过来形成斑驳的光影。 2. 正嫩寒小院,上灯时节:此时正值初春时节,天气还比较寒冷,小院里灯火通明。 3. 半亩苔痕:描述小院中半亩大的土地上长满了苔藓。 4. 望里空蒙,竹外乍明还灭:在远处看,竹叶间露出的光线时隐时现,朦朦胧胧的。 5. 沈沈鹤梦东风峭,应暗妒、水孤云阔:形容春风凛冽刺骨,令人感到寒冷而寂寞。
诗句 - 台城路:这是一首词,题目为“台城路”,通常用于表达对历史遗迹的怀念或对某种情景的描写。这里的“台城路”可能指的是作者对某一历史遗址的描述,如古城墙、古塔等。 - 几人呼酒登临去:这里描述的是一群人聚在一起,一起喝酒并登上高台。 - 楼高径回阑窄:描述了建筑物的特点,如高楼、曲折的小路、窄小的栏杆。 - 落叶敲风,枯荷战雨:描绘了秋天的景象,树叶在风中摇曳,荷花在雨中挺立。 -
诗句原文 柳烟催暝收残雨。春阴酿作秋情绪。 译文:柳树的烟雾在夕阳的余晖下逐渐消散,天空中的雨水在春日的阴霾中渐渐凝聚,形成了一种秋天的情绪。 赏析:这首诗以“柳烟”开篇,形象地描绘了一幅暮春时节的画面,暗示着时间的流转和季节的转换。接下来的“春阴酿作秋情绪”,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春日的阴霾被巧妙地转化为秋天的忧郁和沉思。这种由春转秋的转变,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敏感捕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