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诺皋夏雨

密洒修梧,轻敲疏竹,一雨碧天如此。正日长亭院无聊,羁人徙倚。满目烟潭草阁,多少红兰白芷。更明珠、泻向荷钱容裔。极浦沉沉,前汀弥祢。又小楼、玉箫和雨。吹入愁人心里。
无限事,思量起。此际凭阑,几回推枕,总是故园千里。忘不了、冰簟生寒,玉钗著水。风景而今依旧,无奈鬓丝不似。拚流落、楚尾吴头而已。今夜楼中,明朝篷底。便潇湘、宋玉悲秋,未必此情堪比。天欲暮,雨不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陈维崧的《小诺皋·夏雨》是一首充满意境与情感的古诗。下面将介绍这首作品的内容、风格和背景:

  1. 内容概述
  • 自然描写:《小诺皋·夏雨》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夏日细雨的景象,如“密洒修梧,轻敲疏竹”,这些描述让读者仿佛置身雨中,感受到了自然的清新与宁静。
  • 人物情感:诗中的“正日长亭院无憀,羁人徙倚”表达了诗人在长亭庭院中因雨水而感到的孤寂和无助。
  • 景物描绘:诗句如“满目烟潭草阁,多少红兰白芷”等,展现了一幅雨后烟霞笼罩的草堂景象,给人以美的享受。
  1. 风格特点
  • 含蓄隽永:陈维崧在这首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意象和暗示手法,使得诗歌不仅具有画面感,还富有哲理意味,使人回味无穷。
  • 语言优美:其用词考究,句式工整,韵律和谐,体现了古典诗词的审美特点。
  • 情感深沉: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孤独感受,情感真挚动人。
  1. 创作背景
  • 作者生平:陈维崧(1625-1682),字子高,号玉房,清代诗人,他的一生经历了从青年至晚年的转变,其间多次流离失所,生活颇为坎坷。
  • 创作时间:据文献记载,此诗可能写于清初时期,具体创作年份不详。
  • 社会环境:当时的清朝正处于内忧外患之中,国势动荡不安,文人往往借诗言志,寄托哀思。
  1. 文化价值
  • 文学地位:陈维崧被誉为清代诗坛的巨匠,其作品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 艺术成就:在《小诺皋·夏雨》中,陈维崧巧妙地运用象征和比喻,使得这首诗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也蕴含了深刻的思想内涵。

陈维崧的《小诺皋·夏雨》是一首充满情感与哲理的佳作。它不仅展示了诗人卓越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清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对于热爱古代诗歌的朋友而言,这首诗不仅是欣赏美文的好材料,也是理解那个时代文人心态的重要窗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