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 · 今宵

今宵明月当窗大。独有愁人坐。一般白昼也销魂。何必凄凉怕过是黄昏。
多情原与多情忆。不为君颜色。若因颜色始相思。难道世间真个似君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虞美人·今宵》是陆震创作的一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爱人的深深思念和无奈之情。以下是对该诗的介绍:

  1. 作者介绍:陆震,字仲子,号种园,江苏兴化人。他工书,擅长行、草,家贫嗜饮,常以笔质酒家以求得墨迹,体现了他与世无争的生活状态。
  2. 原文内容
    独有愁人坐。一般白昼也销魂。
    何必凄凉怕过是黄昏。
    多情原与多情忆。
    不为君颜色。
    若因颜色始相思。
    难道世间真个似君稀。
  3. 诗句解析
  • “独有愁人坐”与“一般白昼也销魂”:“独有愁人坐”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忧愁,而“一般白昼也销魂”则揭示了即便是在平常日子里,他也难以摆脱这种情绪。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在明月当窗的夜晚,独自坐着,无法摆脱心中的愁绪。
  • “何必凄凉怕过是黄昏”:“何必凄凉怕过是黄昏”反映了诗人对于黄昏时刻的恐惧和不安。他认为即使是悲伤的时刻,也不应感到凄凉,因为黄昏本身并不是什么值得恐惧的事情。
  • “多情原与多情忆”:“多情原与多情忆”表达了他对过去恋情的怀念。这里的“多情”不仅指自己,也暗指对方,暗示他们曾经有过深情的交往。
  • “若因颜色始相思”与“难道世间真个似君稀”:“若因颜色始相思”意味着如果是因为对方的外貌才产生相思之情,那么这种情感是否真的像对方那样稀少呢?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质疑,以及对爱情深度的思考。
  1. 创作背景:《虞美人·今宵》的创作背景不详,但可以推测这是一首表达离愁别绪的诗作。陆震通过这首诗,展现了他对爱人深深的思念以及对未来可能到来的离别的担忧。
  2. 文学价值:《虞美人·今宵》以其深邃的情感表达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佳作之一。它不仅展现了陆震对爱情的独特见解,也为后世研究中国古典文学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3. 鉴赏分析
  • 情感表达:陆震在《虞美人·今宵》中通过对月夜、白昼等自然元素的描写,巧妙地将个人的情感融入到自然之中,使得诗歌的情感表达更加深刻和动人。
  • 语言风格:诗的语言简洁明快,富有音乐性,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同时,诗歌中的语言运用也体现了陆震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古典诗词的精湛掌握。
  • 主题思想:陆震在《虞美人·今宵》中探讨了爱情的本质和意义,表达了对爱情的深沉思考和对未来可能离别的忧虑。这些主题思想为理解古代爱情观念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1. 文化影响
  • 对后世的影响:《虞美人·今宵》作为一首优秀的古典诗词作品,对后代诗人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后来的文人墨客在创作时都或多或少受到了陆震这首词的影响。
  • 对现代的影响:虽然时代变迁,但《虞美人·今宵》中的情感依然能触动现代人的心弦。它不仅是古代文学的瑰宝,也是人们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
  1. 历史地位:《虞美人·今宵》在中国古典诗词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展示了陆震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清代诗歌的艺术风貌。这首诗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后人学习和研究的宝贵资源。

《虞美人·今宵》不仅是陆震个人的杰作,更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它以其深情的语言和深刻的情感内涵,展现了一个古代文人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和深刻思考。无论是从文学的角度还是从历史文化的角度来看,《虞美人·今宵》都是一部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