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衣颇不贱,视我隐侯裔。
三箧暗能诵,贵游争交知。
山川助贫窭,乃欲安蒿藜。
岁暮长安道,著书新满帷。
五子咏·吴江沈元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五子咏·吴江沈元子》是明末清初诗人陈名夏创作的一首诗歌。陈名夏是江南溧阳人,字百史,明崇祯十六年进士,曾在北京降李自成、清兵入关后降清,复原官,历任吏部尚书、秘书院大学士。他的生平和事迹体现了他在中国历史上独特的地位,尤其是在清朝初期的政治舞台上。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作者介绍:陈名夏,字百史,号石云居士,明末清初著名文学家和政治家。他曾在明朝担任官员,后来归顺清朝,并在政治生涯中扮演重要角色。
诗歌背景:《五子咏·吴江沈元子》创作于清朝初期,这一时期的社会动荡与政治变迁深刻地影响了陈名夏的创作风格和主题选择。这首诗可能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创作的,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思考。
作品内容:诗中“布衣颇不贱,视我隐侯裔”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出身微贱但具有高尚品德的自我认同;“三箧暗能诵,贵游争交知”则揭示了他尽管生活贫困,但仍有学识和才华得到世人的认可。
文学价值:《五子咏·吴江沈元子》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作为清代诗歌的一个代表,它不仅表现了陈名夏的个人情感,也折射出那个时代的历史风貌和人文精神。这首诗以其简洁而深远的语言和深刻的社会洞察力,成为了研究清代文人心态和社会环境的重要文献。
《五子咏·吴江沈元子》不仅是陈名夏个人经历和情感的抒发,也是清朝初期社会状况的一个缩影。通过对这首诗的阅读和研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特征和社会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