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白云倚山楼

露下森然万木稠,掩关人静意幽幽。
泉将鸟梦分中夜,风约松涛共一楼。
暗壑有光看误月,空山无寐坐惊秋。
村鸡未唱晨钟动,十五年前忆旧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宿白云倚山楼》是清代诗人陈良玉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从诗歌内容、作者背景、艺术特色和历史影响等方面对这首诗进行详细介绍:

  1. 诗歌原文及翻译
  • 诗歌原文:“露下森然万木稠,掩关人静意幽幽。泉将鸟梦分中夜,风约松涛共一楼。暗壑有光看误月,空山无寐坐惊秋。村鸡未唱晨钟动,十五年前忆旧游。”
  • 翻译:露水沾湿了茂密的树木,我关上房门,静静地感受这幽静的氛围。泉水在深夜时分将鸟儿的梦境分割开来,微风与松涛一同在楼中回荡。暗处的洞穴里透出光亮,竟让月亮也误以为自己还在白天;空旷的山谷让我久久不能入睡,回想起过去的岁月。
  1. 作者简介
  • 陈良玉:字朗山,汉军旗人,原籍广州驻防。道光丁酉举人,官至广西知县。陈良玉还有《梅窝诗钞》。
  1. 创作背景
  • 创作时间:具体年份不明,但从“十五年前”可以推测此诗可能是在某个特定的时期创作的。
  • 创作地点:诗人可能在广州或其周边地区居住,那里有他的家乡以及许多风景名胜。
  • 创作灵感:诗人通过自然景观抒发情感,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以及对当前环境的感慨。
  1. 艺术特色
  • 意境营造:诗中的自然景观如万木、泉声、松涛、月光等都被赋予了丰富的情感色彩,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
  • 意象运用:诗中使用了大量的象征和暗示手法,如“暗壑有光看误月”、“风约松涛”等,使读者在欣赏诗句的同时也能体验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 语言风格:诗歌的语言简洁而优美,既有古风的韵味,也有现代的表达方式,使得整首诗既古朴又不失时尚。
  1. 历史影响
  • 文学价值:《宿白云倚山楼》作为清代的七言律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学价值。
  • 文化传承:该诗不仅是陈良玉个人才华的体现,也是清朝文化的一个缩影,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风貌。
  • 教育意义:对于学习古代诗词的学生而言,《宿白云倚山楼》提供了一种学习古典诗歌的典范。

《宿白云倚山楼》是一首集艺术性与思想性于一体的作品,不仅展现了清朝诗歌的艺术魅力,也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并从中汲取智慧和灵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