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江司

胥江潮水歇,一碧唾江清。
入馔银鱼短,沿流木筏横。
盐愁关吏诘,衙共野猿争。
太息豺狼窟,前年此设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胥江司》是清代诗人陈良玉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作者简介及作品原文等详细信息如下:

  1. 作者简介
  • 陈良玉,字朗山,汉军旗人,广州驻防。道光丁酉举人,官广西知县。他的作品包括《梅窝诗钞》,展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1. 作品原文
    胥江潮水歇,一碧唾江清。入馔银鱼短,沿流木筏横。盐愁关吏诘,衙共野猿争。太息豺狼窟,前年此设兵。

  2. 整体翻译

  • 胥江的潮水已经停歇,江水一片清澈。
  • 入菜的银鱼很短,沿流而下的木筏很多。
  • 因盐而忧的关吏在诘问,衙门里的官吏与野猿争夺食物。
  • 叹息着豺狼出没的地方,前年这里曾设立过军营。
  1. 词句注释
  • “胥江”:指苏州附近的一条河流,今称娄江。
  • “唾江清”:形容水流清澈见底。
  • “入馔银鱼短”:指的是河中的小鱼,入菜后显得非常短小。
  • “盐愁”:可能是指因为盐税问题而产生的忧愁。
  • “衙共野猿争”:描述了衙门里官吏与野外的猴子争夺食物的情景。
  • “太息豺狼窟”:表达了作者对于地方上豺狼横行之地的担忧和叹息。
  1. 白话译文
  • 当胥江的潮水渐渐平息时,整个江面变得清澈透明。
  • 入菜肴的是那些身形短小的银鱼,而在江流中漂浮的木筏数量众多。
  • 因为盐税的问题,关吏开始盘查询问,而衙役们和野外的猴子为了食物展开了争斗。
  • 叹息着那些豺狼出没的地方,前年这里曾经设立过军营。
  1. 创作背景
  • 这首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特别是关于税收、官僚制度以及地方治理等方面的问题。
  • 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社会生活,展示了诗人对国家和社会的关注和思考。
  1. 名家点评
  • 虽然这首诗没有直接的评注或赏析,但从内容上看,它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观察和感慨,体现了其深刻的思想性和艺术价值。
  1. 轶事典故
  • 《胥江司》这首诗可能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创作的,具体的历史事件或人物背景可能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揭示。

《胥江司》是一首充满深刻社会意义和艺术价值的诗歌。它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和社会生活,也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和社会的关注和思考。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阅读和理解,可以更好地把握清代文学的特点和诗人的情感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