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王孙 · 端午

香醪蒲玉百花杯。绣虎朱符巧剪裁。偶簪艾叶傍妆台。
小窗开。一带红榴照眼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忆王孙·端午》是清代诗人陈珍瑶创作的一首词,通过描写端午节的景象和活动,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怀念和感慨。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及其背景:

  1. 作者简介
  • 陈珍瑶:字月史,归安人,陈泰之女,杨室出身,是清代的词人之一。她的文学成就不仅体现在诗歌上,还涉及赋、文等多方面的文学作品。
  1. 诗词原文及翻译
  • 原文:香醪蒲玉百花杯。绣虎朱符巧剪裁。偶簪艾叶傍妆台。小窗开。一带红榴照眼来。
  • 翻译:用芬芳的酒和五彩缤纷的酒杯来庆祝端午。精心裁剪的绣虎和朱符点缀其间。偶尔会戴上艾叶装饰的发髻,靠在梳妆台前观看。透过小窗可以看到红色的石榴映入眼帘。
  1. 诗词赏析
  • 意象丰富:《忆王孙·端午》中的意象丰富而细腻,如“香醪蒲玉百花杯”和“绣虎朱符巧剪裁”等,都体现了作者对节日氛围的营造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 文化内涵:端午节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承载了丰富的文化意义,如屈原的故事、龙舟竞赛等。陈珍瑶通过词作展示了这一节日的文化内涵和传统习俗,使读者能够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
  • 情感表达:诗中通过对节日场景的描绘,间接表达了作者对过往时光的怀念以及对传统文化的敬仰之情。这种情感的表达既深沉又含蓄,使得作品在表现节日欢庆的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

《忆王孙·端午》不仅是一部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作品,而且也是一次深刻的文化传承和情感表达。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与鉴赏,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