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儿媚 · 秋夜

一痕新月上花枝。夜静漏声迟。灯摇几畔,虫吟砌下,风逗书帏。
兽炉烟袅湘帘卷,妆却绿云欹。轻磨翠墨,漫调银管,闲谱新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眼儿媚·秋夜》是元末明初著名文学家刘基所创作的一首词,表达了思妇对远游人归来的深切期盼与内心的愁绪。下面将具体介绍该作品的内容及背景:

  1. 词作原文
    萋萋芳草小楼西。天气晚来秋。
    落花流水无人问,一枕清愁无梦到。
    斜月半窗还少睡。画屏闲展。
    听风听雨过清明。

  2. 词作解析

  • 上片赏析:这首词的上片通过对秋景的描绘,侧面渲染了思妇的愁绪和盼望远游人归来的心情。”萋萋芳草小楼西”以萋萋芳草开篇,营造出一种凄凉而美丽的秋日氛围;“天气晚来秋”直接点明了时节,增添了几分悲凉之感。“落花流水无人问,一枕清愁无梦到”则通过落花和流水,表达了孤独与寂寞,而“一枕清愁无梦到”更深刻地刻画了思妇的孤独与失眠之苦。
  • 下片赏析:词的下片则直接描绘了闺妇由盼到怨的心理活动,反映了她内心的复杂情感。“斜月半窗还少睡”描绘了一个深夜时分的画面,斜月映照,增添几分凄美之感。“画屏闲展”,闺中女子在深夜中展开画屏,寄托了深深的思念之情。“听风听雨过清明”则透露出一种等待与无奈的心境,似乎在这风雨声中,她更加渴望远游人的归来。
  1. 艺术特色
  • 刘基运用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将思妇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他擅长通过自然景物来表达人物的情感变化,使得整个词作充满了浓厚的情感色彩和艺术魅力。
  • 这首词的语言优美而富有画面感,如“斜月半窗还少睡”,既展示了夜晚的景象,又传达了主人公的内心情绪。此外,“画屏闲展”等细节描写,也使得整首词具有很高的阅读价值。
  1. 创作背景
  • 这首词创作于南宋末期,刘基作为元末明初著名的文学家,其诗词多反映当时社会的现实和人民的生活状态。此词的创作背景可能与作者个人的经历或对当时社会生活的观察有关,通过描写思妇的心理状态,反映出那个时代女性的命运和情感体验。
  1. 历史文化影响
  • 《眼儿媚·秋夜》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也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深刻的内涵,影响了后世许多诗人的创作。

刘基的《眼儿媚·秋夜》不仅是一首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的词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瑰宝。通过对该词的学习与解读,不仅可以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还能体会到古人对情感细腻捕捉和艺术表现的能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