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 · 冬夜有怀蓉溪嫂

重帏瑟瑟西风逗。又是黄昏后。那堪楼外雨阑珊。转觉今宵犹较、昨宵寒。
知音一去添凄恻。别恨和谁说。挑灯听尽漏迢迢。懒向碧纱窗下、把琴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虞美人·冬夜有怀蓉溪嫂》

陈珍瑶的《虞美人·冬夜有怀蓉溪嫂》是一首描写深秋夜晚,诗人对爱人离去后的寂寞和思念之情的诗作。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细腻的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文人的生活状态与心境。

首句“重帏瑟瑟西风逗”便勾勒出一幅深秋晚景图。西风瑟瑟,重帷低垂,这不仅是自然景象的描绘,更似在暗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落寞。“又是黄昏后”,这句简洁而有力的表达了时间的流转与情感的累积,增添了诗篇的厚重感。

进入第二句,“那堪楼外雨阑珊。转觉今宵犹较、昨宵寒。”这里,诗人通过对比今夕与昨宵的感受,表达了一种由寒冷转变为凄凉的情绪变化。这种转变不仅仅是温度的降低,更是心灵深处情感的波动与升华。

第三句“知音一去添凄恻。别恨和谁说。”则是诗人内心情感的真实写照。在这里,“知音”指代的是那位曾经理解他、支持他的爱人,而“添凄恻”则强调了失去伴侣后的悲痛。“别恨和谁说”表达了诗人面对这份失落时无助与孤独。

最后两句,“挑灯听尽漏迢迢。懒向碧纱窗下、把琴调。”则描绘了诗人在这样的夜晚,独自挑灯以解寂寞,试图用琴声来抚慰自己的心灵。虽然动作看似平静,但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是深深的无奈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

陈珍瑶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情的笔触,将个人的情感经历转化为文学作品,使得《虞美人·冬夜有怀蓉溪嫂》成为了一首感人至深的经典之作。这首诗不仅仅记录了一个时代的文人风貌,更触动了无数读者的心弦,让人们在阅读中体会到那个时代文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