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吴季篯

书生戎马总非宜,自请前军力不支。
毕竟艰危能仗节,果然南八是男儿。
溪南溪北两鏖兵,不爱微躯爱令名。
淮楚无声人散后,屯军五百殉田横。
短衣匹马战城东,八卦山前路已穷。
铁炮开花君证果,劫灰佛火彻霄红。
留得新诗作墓铭,九原虽死气犹生。
赤嵌潮水原非赤,却被先生血染成。
大长扶馀说仲坚,一时忠愤竟徒然。
六朝金粉笙歌闹,知否台阳有季篯。
幽草萋萋白日昏,无人野奠出东门。
阿来本是催租吏,收拾遗衣树小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吊吴季札》是一篇文学作品,它并非直接提及“吊”,而是通过作品的内容来表现对季札的赞美和怀念。《吊吴季札》作为一篇文学作品,不仅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也蕴含着深刻的人文精神。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部作品:

  1. 作品概述:《吊吴季札》是古代文学家左丘明根据春秋时期的历史事件所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通过对季札的事迹描述,展现了他的德操和思想风貌。季札是吴文化形成时期的杰出代表,他的事迹被后人广泛传颂。

  2. 历史背景:《吊吴季札》的创作背景是在战国时期,这一时期的儒家学者公羊高创作了《吴子使札来聘》,这篇文章为后来的《吊吴季札》提供了基础。同时,《江苏历代文化名人传·季札》一书则对季札的生平事迹进行了全面的考稽和评价,进一步丰富了对季札的认识。

  3. 主题内容:《吊吴季札》主要讲述了季札让国的事迹。在文中,季札拒绝接受王位,体现了他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卓越的政治智慧。文章通过季札的行为展示了春秋时期的政治风气和人物品质。

  4. 文学价值:《吊吴季札》不仅作为史料存在,也是研究春秋时期政治、文化的宝贵资料。其文辞优美,叙事清晰,是古代散文中的佳作。

  5. 后世影响:尽管《吊吴季札》中没有直接出现“吊”字,但其通过对季札的赞颂,表达了对季札及其时代的一种缅怀和敬意。季札的形象深入人心,成为后世文人笔下常提到的典范。

《吊吴季札》不仅是一篇具有历史价值的文学作品,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这部作品的研究,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春秋时期的政治文化和社会风貌,以及中国古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道德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