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邱石庄孝廉北上

屈指登蟾窟,于今已十年。
蛟龙升碧海,鹰隼击秋天。
留滞由人事,飞腾卜子贤。
乘槎挂帆去,计日羡登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邱石庄孝廉北上》是清末近现代初诗人陈肇兴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下面将从诗歌内容、作者背景、创作背景、艺术特色等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1. 诗歌内容与主题
  • 情感表达:《送邱石庄孝廉北上》这首诗歌通过对邱石庄孝廉北上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其即将远赴他乡的不舍和祝福。诗人通过描绘一幅幅生动的景象,如“蛟龙升碧海”、“鹰隼击秋天”,展现了壮阔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 主题深意:诗歌的主题是对人物未来道路的美好祝愿,以及对个人命运变迁的感慨。诗中多次使用比喻,如“留滞由人事,飞腾卜子贤”,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境遇和前途选择的深思。
  1. 作者陈肇兴
  • 生平简介:陈肇兴(1831~?),字伯康,号陶村,台湾府彰化县治(今彰化市)人。咸丰三年(1853)入庠邑,补廪膳生。陈肇兴从鹿港拔贡廖春波读书于彰化白沙书院,学习四始六义及唐宋明清诗,表现出极为突出的成就。
  • 文学成就:在陈肇兴的文学生涯中,他创作了多首优秀的诗作,其中《送邱石庄孝廉北上》是其代表作之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高超的文学技艺,也体现了他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感情和对国家未来的关切。
  1. 创作背景
  • 历史时期:该诗创作于清末近现代初,这个时期的中国经历了巨大的社会变革和文化转型,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为许多诗人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
  • 社会背景:当时台湾的社会状况复杂多变,民族危机日益加深,而陈肇兴作为一位有志之士,其作品往往充满了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
  1. 艺术特色
  • 形式特点:《送邱石庄孝廉北上》采用传统的五言律诗形式,这种形式严谨而又富有变化,能够深刻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 语言风格:陈肇兴的语言清新脱俗,善于运用形象生动的比喻和象征手法,使诗歌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他的作品中常体现出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对人生哲理的思索。

《送邱石庄孝廉北上》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部充满哲理和情感的作品。它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同时也寄托了对未来的美好期待。对于欣赏古典诗词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人而言,这首诗是值得一读的佳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