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韦镜秋归赤嵌

昔年花萼羡连枝,今在磺溪见白眉。
谕蜀已驰司马檄,登楼还起仲宣思。
恨无宝剑贻良友,只有清樽送故知。
明日刺桐花下路,海天无限暮云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韦镜秋归赤嵌》是清代诗人陈肇兴所作,表达了对友人离别的深深眷恋和对未来重逢的期许。诗中描绘了昔日与今日的对比,以及别离时的情感波动,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艺术才能。下面将进行具体分析:

  1. 创作背景
  • 作者简介:陈肇兴,字子开,清代诗人,生活在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他的诗作往往流露出对社会现状的关心及个人情感的细腻表达。
  • 作品出处:这首诗作为一首赠别之作,反映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意。
  1. 诗歌原文
    昔年花萼羡连枝,今在磺溪见白眉。
    谕蜀已驰司马檄,登楼还起仲宣思。

  2. 诗意解析

  • 昔年花萼羡连枝:昔日与友人共同欣赏美景,如同花朵般相互依偎,感情深厚。
  • 今在磺溪见白眉:现在分别,友人如白色眉毛一般醒目,暗示着朋友的离去让人感到格外的不舍。
  • 谕蜀已驰司马檄:友人被朝廷委以重任,即将远赴蜀地。司马檄是一种古代文书,此处借指官职的委任。
  • 登楼还起仲宣思:诗人登上高楼,回忆起与友人共度的时光,思念之情油然而生。仲宣思为东汉时期诗人仲长统的名篇《登楼赋》中的典故,用以表达诗人对友人的留恋。
  1. 主题思想
  • 别离的伤感: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深刻感受,以及对这种情感的无奈和哀愁。
  • 友情的赞美:通过对比过去与现在的情景,诗人赞美了友谊的长久和深厚,即使面对分离也依然珍视这份情感。
  1. 艺术特色
  • 情景交融:诗人巧妙地将自然景色与人的情感结合起来,使得诗歌既有画面感又充满了情感色彩。
  • 用典得体:运用历史典故和文学作品中的意象,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1. 文化价值
  • 文学价值:这首诗作为清代文学的代表之一,不仅展示了诗人的艺术才华,也丰富了中国古典诗词的内涵。
  • 社会意义:通过对友情和离别的描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人文关怀和道德观念。
  1. 影响与评价
  • 历代赏析:历代文人学者对此诗有深入的研究和赞赏,认为其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难得的佳作。
  • 现代评价:现代读者仍然可以从这首诗中体会到诗人的深情厚意,感受到人与人之间微妙而真挚的情感纽带。

通过对《送韦镜秋归赤嵌》的详细解读,可以发现这首诗不仅是一幅情感丰富的画卷,也是一首蕴含深厚文化内涵的文学作品。它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深远的思想内容,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