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董济亭夫子

丧乱频年祸患并,脱身无计出围城;
孔戡抗节还遭谤,龚胜忧时竟舍生。
半世刚方空自矢,一时毁誉太无情。
奇谋未遂含冤死,地下教谁诉不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哭董济亭夫子》是一首七言律诗,由清末近现代初的诗人陈肇兴创作,表达了诗人对一位历史人物的哀悼和对其命运的感慨。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1. 作者简介
  • 作者陈肇兴,字伯康,号陶村,台湾府彰化县治(今彰化市)人。他生活于一个动荡的时代,经历了清朝晚期和民国初期的种种变迁。
  1. 诗歌原文
  • 丧乱频年祸患并:描述了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情景,反映了社会动乱对人民造成的苦难。
  • 脱身无计出围城:表达了在国家危难之际,人们无力回天、难以逃脱困境的无奈。
  • 孔戡抗节还遭谤:描绘了孔子后代孔戡在道德上坚持原则,但仍然遭受非议和诽谤,体现了历史上忠良被诬的悲剧。
  • 龚胜忧时竟舍生:龚胜为国担忧而选择牺牲自己,展示了古代士人的高尚品质和忠诚精神。
  1. 诗歌鉴赏
  • 这首诗歌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现实的反思,揭示了战争和动荡给人民带来的苦难,以及那些为国家和民族付出生命的英雄们的命运。
  • 诗人通过对比历史与现实,表达了对过去英雄们的哀悼和对他们崇高精神的赞美。

《哭董济亭夫子》不仅是一首诗歌作品,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它通过诗人的情感表达,让读者能够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悲壮和英雄的不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