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溪上望月

骤雨洗山容,清风送林樾。
忽随流水声,溪上望明月。
四顾寂无人,长歌采薇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雨后溪上望月》是清代诗人陈肇兴创作的一首长篇歌行。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和鲜明的画面,展现了作者在骤雨洗刷后的山容、清风送林樾的清新景色中,独自溪边遥望明月的幽静景象。下面将围绕作品的各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1. 作者介绍
  • 陈肇兴:陈肇兴,清末近现代初的诗人,其诗歌风格雄健豪迈。他的诗作多以长篇歌行的形式来抒怀或言志。
  1. 诗歌原文
  • 骤雨洗山容,清风送林樾:描述了暴雨过后,山林被雨水洗涤得焕然一新,清凉的微风轻轻吹过树林。
  • 忽随流水声,溪上望明月:忽然听到流水的声音,于是独自一人站在溪边望向明亮的月亮。
  • 四顾寂无人,长歌采薇蕨:四周无人,只有自己对着明月长歌咏叹,并采摘薇蕨野菜。
  1. 创作背景
  • 根据现有资料显示,《雨后溪上望月》的创作背景不详,但可以推测这是在特定的自然环境下,诗人经过了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之后,所触发的灵感和情绪的表达。
  1. 艺术特色
  • 情景交融:诗歌中的情景交融得非常巧妙,既展示了自然景色的优美,也表达了诗人内心情感的丰富。
  • 语言简练: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节奏感,通过对偶和排比的运用,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1. 赏析与评价
  • 意境深远:《雨后溪上望月》描绘了一个宁静而又充满诗意的夜晚,通过月光、清风、流水等元素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静谧美感。
  • 情感真挚:诗人通过独处、长歌、采薇蕨等行为,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内心的孤独与寂寞。这种情感的表达非常真挚且具有共鸣性。

《雨后溪上望月》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美景的诗歌,更是一种情感与自然相互融合的艺术表达。它让人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体会到诗人内心的世界和情感的波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