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沈氏老姊

昔闻桓山鸟,四海各分飞。
念我同生子,四女相因依。
辛苦效反哺,力尽心亦微。
仲姊久长逝,泪落不可挥。
所遗我三人,恋母愿空违。
伯也失所天,忍死鞠孤儿。
儿年近四十,与妇同分离。
茕茕一孩女,遣嫁时来归。
上堂问祖母,终朝无苦饥。
嗟予季与叔,相见时亦稀。
抚琴弹此曲,此曲声殊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陆观莲是清代诗人,他创作的《念沈氏老姊》是一首描绘家庭悲欢离合、母爱的深沉之作。下面将详细介绍陆观莲及其作品《念沈氏老姊》:

  1. 作者简介
  • 生平背景:陆观莲,字子远,号无住道人,出生于清初的江南地区。他的生平资料相对有限,但可以从他的诗作中窥见他的生活背景和情感世界。陆观莲生活在清代动荡的社会背景下,个人命运与国家兴衰紧密相连,这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体现。
  • 创作特点:陆观莲的诗歌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善于用朴素的语言表达复杂的情感。他的诗作多反映了他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尤其是对家族、亲情和爱情的深刻理解。《念沈氏老姊》就是其中的代表作品之一。
  1. 作品原文
  • 诗歌原文:《昔闻桓山鸟,四海各分飞。念我同生子,四女相因依。辛苦效反哺,力尽心亦微。仲姊久长逝,泪落不可挥。所遗我三人,恋母愿空违。伯也失所天,忍死鞠孤儿。儿年近四十,与妇同分离。煢煢一孙女,遣嫁时来归。上堂问祖母,终朝无苦饥。嗟予季与叔,相见时亦稀。
  • 诗歌解析:这首诗通过描述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纽带和生活的艰辛,展现了一幅家庭的缩影。陆观莲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家族成员之间的爱与牺牲,以及对逝去亲人的哀悼。诗中的“念我同生子,四女相因依”体现了家庭成员间的相互支持和依赖,而“所遗我三人,恋母愿空违”则表达了失去亲人后的哀伤和怀念。整体而言,《念沈氏老姊》是一首充满深情和哲理的诗作,反映了作者对家庭和人性的深刻理解。
  1. 作品意义
  • 反映时代背景:《念沈氏老姊》不仅是陆观莲个人情感的抒发,也反映了清代社会的某些现实问题,如家族成员之间的相互扶持和牺牲精神。
  • 情感的真挚表达:陆观莲在诗中真诚地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怀念和对生活的感慨,这种情感的真挚和深度是其作品的独特之处。
  • 艺术价值:陆观莲的诗歌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律感,通过对生活细节的描绘,展现了深刻的人文关怀和美学追求。
  1. 读者反响
  • 文学评价:陆观莲的《念沈氏老姊》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被认为是清代诗歌的重要作品之一。许多学者和评论家都对这首诗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它是陆观莲诗歌创作的高峰。
  • 文化影响:这首诗不仅在文学领域受到关注,也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传播和影响了人们对于家族、亲情和人生的看法。
  1. 后世影响
  • 传承与研究:陆观莲的诗歌作品被后世学者广泛研究和引用,成为了研究清代文学和家族伦理的宝贵资源。
  • 现代应用:在现代文学和艺术中,陆观莲的诗歌仍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尤其是在探讨家庭关系和个人成长的主题时。

《念沈氏老姊》是陆观莲的代表作之一,它不仅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造诣,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文化特色。通过阅读这首诗,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家庭、亲情和人生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