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藕渔宫赞假归无锡

潇洒抽簪出凤楼,春风人上木兰舟。
一编青史垂行橐,十载红尘浣素裘。
去日莺花怜满目,到时江雨漫回头。
长安老友无多在,在马兰台尚滞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严藕渔宫赞假归无锡是一首描绘诗人郭棻在官场经历中感慨与释然的七言律诗。下面,将对该作品进行深入的介绍:

  1. 作者介绍
  • 作者背景:严藕渔宫赞假归无锡的诗人是清代诗人郭棻。他字芝仙,号快庵、快圃,是清直隶清苑人。郭棻的文学成就不仅在其诗歌创作上得到体现,还因其书法而著称。他曾担任大理寺寺正、内阁学士等职,是一位直言进谏的官员。
  • 生平事迹:郭棻生于顺治九年,是进士出身,后历任多个官职,包括赞善。他的仕途生涯充满了政治上的波折和挑战,但在其晚年仍保持着对国家事务的关注。
  1. 诗词原文
  • 原文内容:郭棻的《严藕渔宫赞假归无锡》以七言律诗的形式展现了他对个人仕途的回顾。诗句“潇洒抽簪出凤楼,春风人上木兰舟”形象地描绘了他在官场中优雅脱俗的形象;“一编青史垂行橐,十载红尘浣素裘”则表达了他十年官场生涯中的经历与反思。
  • 诗意解析:整首诗通过对过去官场生活的回顾以及对当前情感状态的描述,反映出诗人对功名利禄的淡泊以及对自然风光的喜爱。
  1. 文化影响
  • 文学地位:严藕渔宫赞假归无锡在文学史上占据着一席之地,它不仅是诗人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那个时代文人生活状态的一种反映。
  • 后世评价:这首诗被后人广泛研究和传颂,成为研究清代文人心态的重要文献之一。许多学者对其艺术手法和思想内涵进行了深入探讨。
  1. 艺术特点
  • 意象运用:严藕渔宫赞假归无锡巧妙地运用了自然景物与人世情怀的结合,通过“春风”、“木兰舟”、“莺花”等意象展现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 情感表达:诗中流露出的是一种超脱于世俗之外的情感体验,既有对过往岁月的回忆,也有对未来道路的展望,这种情感的跨度使得诗歌具有了丰富的情感层次和深远的意境。
  1. 社会意义
  • 政治寓意:从政治角度来看,严藕渔宫赞假归无锡体现了古代文人在权力面前的谨慎和自守,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 人文关怀:作为文学作品,该诗不仅仅是对个人经历的叙述,更蕴含了深刻的人文精神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严藕渔宫赞假归无锡》不仅是郭棻个人仕途经历的记录,更是清代文人生活状态和社会风貌的一种缩影。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征,同时也能从中汲取到关于人生态度、道德观念等方面的智慧启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