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曾重伯六十

搴芳逐具般游岁,潭叟矜夸得圣童。
睥睨神州换歌哭,荡摩彩笔烂虚空。
九流匿腹雷声出,万象堆眉岳气通。
老去求田尊健妇,傲予遁作富家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寿曾重伯六十》并非一个公认的文学作品标题,而是由作者陈三立创作的一首古诗。陈三立是近代诗人,其作品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定地位。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陈三立(1859年-1937年),字伯严,号畏庐,晚号散原老人,浙江慈溪人。他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文学家、诗人、书法家和篆刻家。陈三立的诗作多反映了他对国家的忧虑和社会现实的关注,语言简练,寓意深远。
  1. 诗歌原文及译文
  • 原文:搴芳逐臭般游岁,潭叟矜夸得圣童。
  • 翻译:追逐芬芳,跟随臭味一般游荡岁月,老翁自负有圣人之才。
  1. 注释与赏析
  • 赏析:《寿曾重伯六十》通过描绘诗人对于时代变迁的感受和对个人命运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刻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诗中的“潭叟”可能隐喻着诗人自己或是他所尊敬的长者,他们自负且有所作为。整首诗流露出一种深沉的历史感和时代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兴衰和个人命运的感慨。
  • 注释:这首诗的注释较为简略,但基本能够反映出诗中的意象和情感。例如,“九流”指的是古代的九个学术流派,这里可能暗示了诗人对当时社会各个阶层的关注;而“万象堆眉岳气通”则形象地描绘了一幅气势恢宏的画面,象征着国家政治和社会的繁荣昌盛。
  1. 写作背景
  • 由于缺乏确切的历史资料,对于《寿曾重伯六十》的创作背景只能推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