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抵九江作

藏舟夜半负之去,摇兀江湖便可怜。
合眼风涛移枕上,抚膺家国逼灯前。
鼾声邻榻添雷吼,曙色孤篷漏日妍。
咫尺琵琶亭畔客,起看啼雁万峰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晓抵九江作》是清代诗人陈三立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陈三立(1859年1月24日—1937年9月10日),初名敬第,字伯严,以字行,晚号散原老人,江西义宁(今修水县)陈家坊人,中国近现代诗人、书法家。
  • 陈三立是“同光体”代表诗人之一,与谭嗣同、丁戊等并称为维新变法时期的四公子。他的诗作多反映了对国家兴亡的关注和对个人境遇的感慨。
  1. 诗词原文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2. 注释翻译

  • 这首诗是陈三立在九江附近乘舟夜行时所写。
  •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描绘了江上的自然景观和诗人的感受。
  •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通过对比落木和长江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和生命无常的感慨。
  •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身处异地、疾病缠身的无奈和辛酸。
  •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总结了诗人一生的遭遇,以及对命运的感慨。

这首《晓抵九江作》不仅展现了陈三立独特的艺术风格,还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历史背景和个人的心境。读者可以通过这首诗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世界以及他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刻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