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朔蔡师愚仇徕之挈艇子寻青溪

闲坐初台爱柳林,亲操短棹遂出寻。
半湾新涨飘英合,数叠苍山落照侵。
衔寺岚光穿笑语,卧桥塔影带晴阴。
面墩更脱吹笳地,为接源头湿夜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四月朔同蔡师愚仇徕之挈艇子寻青溪》是一首描绘自然风光和抒发情感的古诗。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四月朔同蔡师愚仇徕之挈艇子寻青溪》的作者陈三立,是清末近现代初的一位杰出诗人。陈三立字伯严,号散原,出生于江西义宁,后移居南昌。他的诗作多表现出对自然景观的热爱以及对社会变革的深切关注。《四月朔同蔡师愚仇徕之挈艇子寻青溪》便是其作品中的一篇代表作。

  2. 诗歌原文
    闲坐初台爱柳林,
    亲操短棹遂幽寻。
    半湾新涨飘英合,
    数叠苍山落照侵。
    衔寺岚光穿笑语,
    卧桥塔影带晴阴。
    面墩更脱吹笳地,
    一接源头湿夜吟。

  3. 诗歌解读

  • 自然描写:诗中“半湾新涨飘英合,数叠苍山落照侵”等句,生动地描绘了春末夏初江边的自然景色,新涨的水波与轻扬的浮萍相映成趣,苍翠的山峰在余晖中若隐若现,这些细腻的笔触让人仿佛置身于一幅动人的山水画之中。
  • 人文情怀:诗中的“衔寺岚光穿笑语,卧桥塔影带晴阴”,则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景象,人们在自然的怀抱中欢笑交流,桥塔的影子随日光变幻,勾勒出一幅宁静而温馨的画面。
  • 情感表达:最后两句“面墩更脱吹笳地,一接源头湿夜吟”,似乎透露了作者内心的情感波动。面对这如诗如画的美景,不禁让人联想到自己在大自然中寻找心灵的慰藉,同时也表达了一种对过去岁月的追忆与感慨。

通过对《四月朔同蔡师愚仇徕之挈艇子寻青溪》的深入剖析,不难发现,这是一首充满哲理、情感与自然美感的佳作。它不仅展示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也体现了他对时代变迁的深刻思考。无论是从艺术手法还是主题思想来看,这首诗都具有较高的价值和意义,值得后人细细品味与研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