劫末重过抚一亭,雨中漏入万峰青。
虬枝历与雷霆斗,鸾盖馀遥罔两停。
游侣飘零兼死去,老怀郁勃遂沉冥。
天留把臂牵肠地,壁记犹堪照数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劫末重过抚一亭,雨中漏入万峰青。
虬枝历与雷霆斗,鸾盖馀遥罔两停。
游侣飘零兼死去,老怀郁勃遂沉冥。
天留把臂牵肠地,壁记犹堪照数声。
《法相寺樟亭》是清末近现代初诗人陈三立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不仅描绘了法相寺的自然美景,更通过细腻的笔触表达了作者对历史遗迹的感怀与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之情。
《法相寺樟亭》是陈三立在戊戌政变后的心境变化下所作。戊戌变法失败后,陈三立失去了政治地位,转而潜心于文学创作。他的这一转变,既反映了他个人情感上的沉痛,也体现了他对国家和民族前途的深切关怀。在这首诗中,陈三立通过描绘法相寺及樟亭的景致,寄寓了他对未来命运的思考以及对过去历史的追忆。
陈三立的诗歌风格独特,善于运用象征与暗喻表达深层含义。《法相寺樟亭》中的“虬枝历与雷霆斗,鸾盖余遥罔两停”等句,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隐喻了作者内心的斗争和社会环境的动荡不安。同时,“天留把臂牵肠地,壁记犹堪照数星”两句,则表达了作者在孤独中寻求慰藉,以及希望时间能够见证并记录历史变迁的心情。
《法相寺樟亭》不仅是陈三立诗歌创作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人们不仅可以了解到一个诗人的情感世界,也能够深刻感受到那个时代的历史风云和文化积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