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胡园观菊

山郭满秋光,兴怀访园菊。
廊万列层层,缀枝绚金玉。
四照动寒籁,霜露气初肃。
拥随哗仕女,衣鬓微馨触。
怜取遗世姿,题品属万目。
栖鸟窥茗坐,水石衔晴旭。
旦暮餐落英,痴对风吟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游胡园观菊》是陈三立所作的一首古诗词。这首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近代文学中占有一席之地。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词:

  1. 作者简介
  • 诗人简介:陈三立(1859-1937),字敬孚,号云巢,晚号独鹤老人,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诗人、书法家和教育家。他出生于湖南长沙的一个书香世家,其家族世代以文为业,因此他自幼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他的诗歌创作深受传统诗词的影响,同时又不乏创新。
  1. 作品原文
    山郭满秋光,兴怀访园菊。
    廊厅列层层,缀枝绚金玉。
    四照动寒籁,霜露气初肃。
    拥随哗仕女,衣鬓微馨触。
    怜取遗世姿,题品属万目。
    栖鸟窥茗客,幽情寄松竹。

  2. 作品赏析与写作背景

  • 情感表达: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感情表达,展示了作者对菊花之美的热爱与赞赏。通过对菊花的细致描绘,表达了诗人高洁的情操和远离尘嚣的闲适生活态度。
  • 艺术特色:诗中使用了大量的形容词和修饰语,如“金玉”、“霜露”等,使得景物栩栩如生,形象生动。同时,诗人善于运用对比手法,将菊花与繁华的仕女相对比,突显了菊花的高洁与雅致。
  • 社会背景:陈三立生活的清末民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经济萧条。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通过赏菊这一活动,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未来的忧虑。
  1. 作品意义
  • 艺术价值:作为陈三立的代表作品之一,《游胡园观菊》不仅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造诣,还体现了他对自然美的独特感悟和表达。
  • 思想内涵:通过对菊花的赞美,诗人传达了对高尚品德的追求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对于国家和社会的关注和责任感。
  1. 后世影响
  • 文学地位:陈三立的这部作品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被后人广泛传颂。它不仅是陈三立个人创作的高峰,也是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瑰宝。
  • 研究价值:对于研究陈三立的生平及其诗歌创作的学者来说,《游胡园观菊》提供了丰富的研究素材。同时,也为我们理解清末民初的社会风貌和文人心态提供了宝贵的视角。

《游胡园观菊》不仅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更是研究中国古典诗歌和了解近代历史的重要资源。通过这首诗词,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陈三立的艺术成就和历史地位,以及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