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年羸马经过地,摇落能将别绪催。
暝色数峰随客到,秋声一夜渡淮来。
冠裳异代余松槚,龙虎英风没草莱。
两载倦游重吊古,不堪携醉步层台。
归次盱眙感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归次盱眙感赋》是清代诗人陆耀遹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历史内涵,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历史的感慨。
首联“昔年羸马经过地,摇落能将别绪催”描绘了诗人在盱眙的旧地重游时的心情。这里的“羸马”不仅象征着诗人的疲惫与无奈,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而“摇落”一词则生动地表达了诗人面对故地时的悲凉与失落。
颔联“暝色数峰随客到,秋声一夜渡淮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盱眙所见之景及其内心感受。夕阳下的山峰似乎在迎接诗人的到来,而秋夜中的江水声则如诗一般流淌,给人以无限的遐想。
颈联“冠裳异代余松槚,龙虎英风没草莱”则是诗人对历史人物的回忆与感慨。这里,“冠裳”可能指的是古代士人的服饰,而“龙虎”则可能指历史上的英雄或英雄之地。诗人通过这样的描写,表达了对过去英雄事迹的怀念以及对那些已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人物的哀思。
尾联“两载倦游重吊古,不堪携醉步层台”则是诗人对自己两年来的游历经历的总结和反思。诗人用“重吊古”表达了对历史的重新审视和对过往的追忆,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无奈和疲惫。而“不堪携醉步层台”则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在重游古迹时的心境,既有对过去的留恋,也有对未来的迷茫。
《归次盱眙感赋》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也是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一种传承和致敬。通过对这首诗的解读,我们不仅能够领略到陆耀遹的文学才华,也能够感受到他对国家和民族历史的深刻理解和崇高敬意。
《归次盱眙感赋》作为清代诗人陆耀遹的代表作品,以其深邃的历史内涵和精湛的艺术手法,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和欣赏,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历史变迁中的文化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