鲲身渔火

鲲身沙似雪,渔火夜团团。
掩映星千点,斜联月半阑。
微明含宿雾,列焰照回澜。
影拂寥天静,光横极浦寒。
遥瞻依水曲,细数隐江干。
海国恬熙日,频闻唱晚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鲲身渔火》是一首由清代诗人陈廷圭创作的五言六韵古诗。该诗句描绘了一个夜晚海边的场景,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种宁静而美丽的自然之美。下面将详细解析这首诗的内容、特点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1. 诗歌原文
  • 鲲身沙似雪:描述了海中的景象,仿佛沙子被冰雪覆盖,给人以寒冷的感觉。
  • 渔火夜团团:夜幕中的渔船上的灯火形成了一个圆圈,给人一种温馨和安全感。
  • 掩映星千点:星光与海面的反射形成了点点星光,增加了夜空的神秘感。
  • 斜联月半阑:月亮斜挂在天际,与海面相连,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 微明含宿雾:黎明前的微光中夹杂着薄雾,增添了一份朦胧美。
  • 列焰照回澜:渔船上的火光照亮了水面,反射出美丽的光纹。
  • 影拂寥天静:渔火的影子轻轻拂过寂静的天空,给人以宁静的感受。
  • 光横极浦寒:光线下映照在极远的地方,给人一种寒冷的感觉。
  • 遥瞻依水曲:远远地望向曲折的江边,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
  • 细数隐江干:在江边细细寻找,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深情。
  • 海国恬熙日:国家和平宁静,人们过着悠闲的生活。
  • 频闻唱晚欢:傍晚时分,渔民们频繁听到歌声,表达出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1. 诗歌特点
  • 意象丰富:这首诗使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如“沙似雪”、“渔火”和“星”等,使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诗中所描绘的景色。
  • 情景交融:诗中不仅有静态的自然景观描写,还有动态的渔民生活场景,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画面。
  • 语言优美:用词精炼,句式工整,如“微明含宿雾”,“列焰照回澜”,使得诗歌既具有画面感,又富有音乐美。
  1. 文学史地位
  • 文学价值:作为清诗中的佳作,《鲲身渔火》体现了清代诗人对自然的深刻感悟和精湛的艺术技巧。
  • 影响传承:《鲲身渔火》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许多诗人在写作时都会借鉴这首诗中的意境和技巧。
  • 文化意义:这首诗不仅是文学作品,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反映了古人对于自然美的向往和赞美。

《鲲身渔火》不仅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了历代文人墨客的关注与传颂,更成为研究古代海洋文化与自然景观的重要文献。它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一幅流动的画卷,让人们在阅读的过程中能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体验到大自然的壮丽与美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