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寺怀古

招提古迹蝶园中,物化都从佛化空。
池水何缘含旧绿,岸枫犹自落残红。
茫茫湖海寰中客,栩栩江山梦里翁。
吾辈寻春谈往事,昙花坐对冷帘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法华寺怀古》是清代章甫创作的七言律诗。该诗的创作地点在法华寺,这是一处历史悠久、风景优美的佛教寺庙,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前来游览并创作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诗句。下面将对这首诗作进一步的分析和介绍:

  1. 作者背景
  • 生平简介:章甫,清代诗人,具体生平资料不详,但据诗中内容推测,其生活时代应在清代,且可能与大同有密切的文化联系。他的诗歌多表达了对自然风光的赞美以及对历史的追忆。
  • 创作风格:章甫作为一位诗人,其作品风格细腻而含蓄,善于运用典故和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在《法华寺怀古》一诗中,他通过对法华寺及其周边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一种深沉的历史感和文化积淀。
  1. 主题内容
  • 历史沧桑感:《法华寺怀古》通过描写法华寺及周围的自然景观,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诗中的“剩水残山”象征着历经风雨后的苍凉美,同时也流露出深深的哀愁。
  • 文化怀旧情:诗中的“蝶化空寻高士梦,龙归不斗美人妆”等句,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也反映了作者对古代文人高士的怀念以及对其风采的仰慕。这种怀旧之情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郁的文化氛围。
  1. 艺术特色
  • 语言精炼:《法华寺怀古》的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每一个字词都经过精心挑选,使得整首诗既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又能够深刻表达诗人的情感。
  • 结构严谨:诗的结构布局合理,层次分明,既有宏大的背景描写,也有细腻的情感抒发。这种结构上的严谨不仅使整首诗更加饱满,也使得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感受到其中的情感和意境。

《法华寺怀古》不仅是一首充满历史沧桑感和浓厚文化气息的诗歌,更是一座桥梁,连接着过去与现在,将文人的情感与自然美景完美地结合在一起。通过对这首诗的阅读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以及古代文人对于自然和历史的深厚感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