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何梅生

独对梅花发,思君正此时。
清宜高士传,瘦入四灵诗。
见月因怀友,焚香默课儿。
闲情竟何属,黯澹写朱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何梅生》是陈曾寿创作于光绪二十九年的一首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以及对友情、生活态度的哲思。《寄何梅生》作为陈曾寿众多诗作中的一个,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情感,在中国古代诗词中占有一席之地。

陈曾寿是湖北蕲水人,字仁先,号苍虬,是光绪二十八年的进士,曾任刑部主事、广东道监察御史等职。他不仅是一位文学家,还是一位政治人物,曾为张之洞幕僚并赞助新政。他的生平经历丰富,从政生涯到书画创作,再到晚年的上海鬻画生活,无不体现了他丰富多彩的人生轨迹。

《寄何梅生》是陈曾寿晚年之作,反映了他晚年的心态和对友人的深厚感情。诗中“独对梅花发,思君正此时”表达了诗人独自赏梅时的孤独与寂寞以及由此引发的对友人的深深思念。这种情感的流露,不仅显示了诗人的个人情感状态,也透露出他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过往岁月的回忆。

陈曾寿在诗中通过对梅花、月光、香烟等自然景物的描述,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高洁生活态度的情感。“见月因怀友,焚香默课儿”两句,更是将诗人的孤独感与对朋友的思念融为一体。诗人通过这样的意象,展现了一种淡泊名利的生活哲学,以及对友情的极致追求和珍视。

《寄何梅生》中的“閒情竟何属,黯澹写朱丝”这一句,则揭示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复杂性和深度。面对生活中的琐碎与烦恼,诗人选择了以笔墨记录自己的感受和心境。这种表现方式,既是对现实生活的逃避,也是对内心世界的一种净化和升华。

《寄何梅生》不仅仅是一篇表达个人情感的诗作,更是一部蕴含深意的文化瑰宝。它展示了陈曾寿丰富的情感世界、深刻的生活感悟以及对友情的无限珍视。对于读者来说,这首诗不仅是一次美的享受,更是一次心灵的触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