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过山中晚步

四山下黄叶,一树犹蝉音。
天地入寒色,残阳独立心。
风高盘隼疾,云湿挟钟沉。
物外寻归宿,萧寥悟自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雨过山中晚步》是诗人陈曾寿创作的一首古诗。下面将对该诗进行介绍:

  1. 作者简介:诗人陈曾寿(1878-1949),字去病,号茶巢老人,浙江绍兴人,近代著名诗人、文学评论家。他的一生经历了晚清至民国时期的政治变迁和社会动荡,这些经历在他的作品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陈曾寿的诗作风格独特,既有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又融入了个人独特的情感和思考。

  2. 诗歌原文:“四山下黄叶,一树犹蝉音。天地入寒色,残阳独立心。风高盘隼疾,云湿挟钟沉。物外寻归宿,萧寥悟自今。”这首诗通过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个深秋傍晚的景象。诗中的“四山下黄叶”形象地勾勒出了一片萧瑟的秋色;“一树犹蝉音”则让人感受到一种生命力的顽强。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致描绘,传达出诗人对自然美的感悟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3. 艺术特色:《雨过山中晚步》在艺术上展现了陈曾寿作为一位诗人和文学评论家的深厚功底。诗中的意象鲜明,语言简练,既具有画面感,又能引发读者的思考。通过对景物的描述,诗人成功地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对未来的展望。此外,该诗还体现了陈曾寿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继承,通过对古典诗词的借鉴和创新,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面对时代变迁时的内心感受和态度,使得作品更加具有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4. 文化价值:《雨过山中晚步》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它不仅记录了诗人的生活经历和审美追求,还传递了一种生活的态度和哲学的思考。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说,这首诗不仅是一次美的享受,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以及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保持一颗平静而深邃的心。

  5. 教育意义:这首诗的教学价值在于能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中国传统诗歌的魅力,激发他们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雨过山中晚步》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远的文化内涵,成为了学生学习古代文学的优选之作。通过学习这首诗,学生不仅能够欣赏到优美的文字,更能从中领悟人生的哲理和自然的道理,从而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陈曾寿的《雨过山中晚步》不仅是一篇描写自然的诗歌,更是一部蕴含深厚文化意蕴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人们不仅能够领略到诗人的艺术才华,还能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以更加豁达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