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青虬子话山游之乐

闲话清游意气浓,随身一剑识孤踪。
霞边秋色江村柳,雨后晨光岳寺松。
良友寄书兼茗至,古碑扪字忽云封。
归来偃卧城笳夕,犹误僧楼夜半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与青虬子话山游之乐》是清末近现代初诗人陈曾寿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简要介绍:

  1. 创作背景:陈曾寿,字仁先,号苍虬,湖北蕲水人。光绪二十九年进士,历任刑部主事、广东道监察御史等职。在清、民国、张勋、满洲国时期均有任职,有《苍虬阁诗》、《旧月簃词》等作品流传于世。这首诗可能是他游历名胜古迹时的感慨之作,通过描述与友人一同登山游玩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和友情的珍视以及在大自然中的畅快淋漓。
  2. 诗歌内容:诗中“閒话清游意气浓,随身一剑识孤踪”两句,描绘了诗人与友人一起登山游玩的情景,意气风发,身佩利剑,独自行走在山林之中。“霞边秋色江村柳,雨后晨光岳寺松”两句,则展现了诗人所见的自然景色,秋日的霞光映照在江边的村庄上,雨后的清晨阳光照耀在岳寺的松树之上。“良友寄书兼茗至,古碑扪字忽云封”两句,描述了诗人收到友人来信并收到了茶礼,同时发现古碑上的字迹被云雾遮蔽无法辨认。“归来偃卧城笳夕,犹误僧楼夜半钟”两句,表达了诗人回到住处后,听到夜晚的寺庙钟声,却因疲惫而未能入睡。
  3. 艺术特色: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快,形象生动。诗人运用了大量的自然景物来描绘自己的情感和心境,如“霞边秋色江村柳”,“雨后晨光岳寺松”等,这些自然景物不仅为诗歌增添了丰富的色彩,也使得整个画面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此外,诗人在诗歌中还巧妙地使用了比喻和拟人手法,如将“随身一剑”比喻为诗人的孤独和坚定,将“古碑扪字”比作诗人的学识和见识。这些手法使得诗歌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求。

《与青虬子话山游之乐》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和人文关怀的诗歌,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大自然中的欢乐时光,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友情和知识的珍视。这首诗不仅是陈曾寿文学成就的代表之一,也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佳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