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舟中

暂写闲怀向水滨,片时鸥鸟未相亲。
苍崖终古收残照,碧树前宵送晚春。
便恐轻阴成日暮,更无偏霸在风尘。
冥看正见孤飞翼,一尔翻然未易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陈曾寿的《武昌舟中》是一首描写江边景色和心情的诗作。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诗歌原文
  • 暂写閒怀向水滨,片时鸥鸟未相亲。
  • 苍崖终古收残照,碧树前宵送晚春。
  • 便恐轻阴成日暮,更无偏霸在风尘。
  • 冥看正见孤飞翼,一尔翻然未易驯。
  1. 诗人介绍
  • 生平背景:陈曾寿(1878-1949)字仁先,号苍虬,湖北蕲水人。他是名诗人陈沆(字仁先)的曾孙,光绪二十九年进士,曾任刑部主事、广东道监察御史等职。
  • 文学成就:陈曾寿不仅政治上有建树,他的文学成就也颇丰。有《苍虬阁诗》、《旧月簃词》等作品传世。
  1. 诗歌赏析
  • 景物描写:首联“暂写閒怀向水滨,片时鸥鸟未相亲”描绘了诗人在江边暂时放下繁忙的心情,与自然亲近的情景。鸥鸟虽未与诗人亲近,但诗人却能静观其变,体现了一种超脱和宁静的心态。
  • 自然景观:颔联中的“苍崖终古收残照,碧树前宵送晚春”生动地描述了江边苍老的山崖和夜晚送走春天的树木,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美丽的画面。
  • 情感表达:颈联“便恐轻阴成日暮,更无偏霸在风尘”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于社会变迁的忧虑。这里的“轻阴”和“偏霸”暗喻了时代的动荡和政治的黑暗。
  • 哲理思考:尾联“冥看正见孤飞翼,一尔翻然未易驯”则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由的思考,即使孤独的飞翔也是一种难以驯服的力量,反映了诗人对自由的向往和珍视。
  1. 创作背景
  • 这首诗是在诗人乘舟在长江中冲风冒雨而行的背景下创作的,通过观察江边的自然景色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感悟。
  1. 文化意义
  • 艺术价值:作为陈氏家族的代表之作,这首诗以其精湛的艺术手法和深邃的意境,展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独特魅力。
  • 思想内涵:通过对自然和社会的观察,诗人传达了一种超越现实的精神追求,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隐逸思想和对自由的追求。
  1. 后世影响
  • 文学地位:陈曾寿的这首诗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被后人广泛传颂,成为研究其人其诗的重要资料。
  • 研究价值:对这首诗的研究不仅有助于理解作者的情感世界,也有助于了解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文化风貌。

《武昌舟中》不仅是陈曾寿个人情感和思想的集中体现,也是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同时也能够从中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和哲学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