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无一溉苏穷壤,欲乞九河湔涕痕。
胞与斯民原妄念,孑遗末世自烦冤。
髓乾犹迫诛求令,时改方知湛濊恩。
水涩山枯夕阳尽,梦魂悽恻住荒村。
潼山村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潼山村宿》是一首由近现代诗人陈曾寿所作,表达了作者在末世中对民众疾苦的同情与哀叹。下面从多个方面对这首诗进行介绍:
诗歌原文:
曾无一溉苏穷壤,欲乞九河湔涕痕。
胞与斯民原妄念,孑遗末世自烦冤。
髓乾犹迫诛求令,时改方知湛濊恩。诗歌翻译:
曾经没有一瓢水灌溉这片贫瘠的土地,我渴望向黄河请求洗涤悲伤的痕迹。
与这土地上的民众一同生活,他们原本就怀揣着错误的想法,生活在末世中自感烦恼和怨恨。
当国家政策改变,我才意识到过去的苛政是何等地暴敛和伤害百姓。诗歌解析:
诗的前两句“曾无一溉苏穷壤,欲乞九河湔涕痕”直接表达了作者在面对贫困土地时的情感和愿景。他希望能够通过某种方式来改变这种状态,以减轻民众的困苦。这里的“欲乞九河湔涕痕”不仅描绘了作者的个人情感,也反映了他对民众苦难的同情。诗歌意义:
《潼山村宿》不仅是一首表现个人情感的诗,它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深层次问题。通过对末世中的民众生活的描述,诗人展示了一个时代的缩影,以及个体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所面临的挑战。这首诗通过其深刻的主题和生动的语言,成为了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的一个重要作品,对后来的诗人和读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潼山村宿》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古诗,它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现状和人们的生活困境。通过这首诗,读者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到诗人对于社会的关怀和思考,以及对人性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