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复园游云林寺闻钟声

钟发空山瓮底雷,流云万壑共徘徊。
一心古庙香炉去,合眼诸天龙象来。
定入枯僧犹未塔,坐深寒石欲成灰。
神幡淡尽残阳影,断梦还凭再杵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同复园游云林寺闻钟声》是清末近现代初的诗人陈曾寿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不仅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也展现了其对自然景观的独特感受和内心世界的深刻抒发。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详细介绍:

  1. 诗歌原文
    钟发空山瓮底雷,流云万壑共徘徊。
    一心古庙香炉去,合眼诸天龙象来。
    定入枯僧犹未塔,坐深寒石欲成灰。
    神幡淡尽残阳影,断梦还凭再杵回。
  2. 诗歌背景:陈曾寿(1878-1949)字仁先,号苍虬,湖北蕲水人。他不仅是一位诗人,也是一位政治家。陈曾寿曾担任刑部主事、广东道监察御史等职,并曾为张之洞幕僚,赞助新政。在伪满时期,他还曾任近侍处长和内廷局长等职。他的一生跨越清朝、民国、张勋等多个政治时期,见证了中国社会的多面性与复杂性。
  3. 诗歌赏析
  • 意象描绘:《同复园游云林寺闻钟声》一诗中,“钟发空山瓮底雷,流云万壑共徘徊”,以雷鸣和云涌作为开篇,描绘出一幅空旷山谷中的钟声回荡景象。这种强烈的视觉和听觉效果,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宁静而深远的自然空间之中,感受到时间的静谧和生命的流动。
  • 象征意蕴:诗中“一心古庙香炉去”一句,表达了一种超越尘世的宁静与超脱。古庙的香炉象征着信仰与精神的寄托,而香炉的离去则暗示着对世俗纷扰的超然物外。这种表达方式,既展示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又赋予了诗歌更深的思想内涵。
  • 艺术特色:整首诗的结构严谨,语言精炼,意境深远。诗人通过对云林寺钟声这一具体场景的细腻描写,将读者带入到一个充满禅意与哲理的境界中。这种艺术处理不仅增强了诗歌的审美价值,也使其成为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与哲学的重要文献。

《同复园游云林寺闻钟声》不仅在形式上呈现了古典诗词的美感,更在内容上传递了深刻的思想和情感。它是陈曾寿个人历史和思想的见证,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瑰宝的一部分。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与欣赏,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与传承。

相关推荐